立夏|养心安神,始于立夏

立夏|养心安神,始于立夏

文章图片


今日立夏 , 春夏交错 , 夏气与身心交融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扬扬认为 , 心对应“夏” , 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 , 因此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 , 重点保养我们的心脏 。

《黄帝内经》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 , 服天气而通神明” 。 立夏之后日照时间更长 , 而天气变暖的速度也会加快 , 这时阳气越来越重 , 多喝水以退热降火滋养阴液 。 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 , 而养阳重在“养心” 。 此时胃病较易发 , 要注意防范 。

天气热 , 宜戒怒

立夏养生要注意“养心” , 四季中夏天属火 , 火气通于心 , 加上气候炎热 , 汗液外泄 , 易耗伤心气 , 令人烦躁不安 。 要静养 , 避免大量出汗 , “汗”出伤阳 。 在饮食方面也要坚持“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 , 宜清淡 ,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

迎初夏 , 养心脾

夏季在五行属心 , 心属火 , 这段时期心火正旺却不盛 , 正是心火生脾土的好时候 。 在养心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脾胃功能 ,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 它们功能强了 , 气血也就充足 。 有储备充足的“能量” , 就再也不怕炎热酷暑带来的“危机”了 。

宜静养 , 防湿邪

随着空气中湿度加大 , 人体也容易感觉沉重、困倦 。 这是因为湿为阴邪 , 性质黏腻、秽浊 , 容易阻遏气机 , 从而影响体内气的运行 。 因此 , 预防湿邪致病也是此时节的重点工作 。


扶阳方 , 补阳气

按照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论述 , “五月之时 , 阳气在表 , 胃中虚冷 , 以阳气内微 , 不能胜冷 , 故欲著复衣” 。


夜卧早起 , 顺应阴阳变化

进入立夏后 , 人们明显感觉昼长夜短了 。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 , 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 睡眠方面适宜“晚睡”、“早起” , 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 让身体平和过渡到夏季 。


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立夏过后 , 天气变热 , 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 , 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 因此 , 立夏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

根据以上分析 , 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出现的心烦口淡、疲劳困倦等与肝木太过、心火亢盛、湿浊内滞有着密切关系 , 因此 , 立夏之后 , 养生应当以梳理肝气、清泻心火、健运脾气为重 , 护好心、肝、脾这三个脏腑 , 打好健康基础 , 才能迎来一个健康的夏季 。
【立夏|养心安神,始于立夏】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