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深陷强迫,画地为牢还是突破重围?( 二 )


强迫症表现可能各种各样 , 但“重复”和“纠缠”是其核心特征 , 重复是指患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纠缠是患者自己觉得没有必要 , 但又控制不住 , 异常痛苦 , 这种心理冲突非常尖锐和强烈 , 常人难以体会 。
二、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 , 多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 , 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 。
1、遗传因素
强迫症存在一定遗传倾向 , 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 , 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 , 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
2、个性特点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 , 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就有强迫型人格 , 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 , 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 , 表现得难以适应 。
3、不良事件、应激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 , 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 。
三、如何摆脱这种强迫行为、冲动
其实强迫症不是完美主义的产物 , 也不是普遍认为的洁癖、挑剔 , 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
约75%的强迫症患者有焦虑障碍 , 50%-60%有重度焦虑障碍 , 15%-20%的强迫症患者还患有重度抑郁障碍 , 约一半以上的强迫症患者有时会出现自杀想法 , 多达1/4的强迫症患者企图自杀 。

一旦确诊为强迫症 , 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
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 , 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 。 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 , 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 , 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 。
心理治疗
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例如 , 暴露治疗)和森田疗法等 。
1、暴露治疗:指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行为的事物面前 , 同时禁止患者采取强迫行为 。 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 , 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将逐渐消失 , 让他们明白强迫行为并不是减轻焦虑、恐惧的唯一途径 。
【强迫症|深陷强迫,画地为牢还是突破重围?】2、森田疗法: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 , 在治疗过程中 , 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 面对现实 , 不强求改变 。 学会接受症状 , 不予抵抗的同时 , 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