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

对中医经典感兴趣的朋友 , 应该都多少多过《黄帝内经》 , 而内经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得神者昌 , 失神者亡 。
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
文章图片
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关于这句话的含义 , 后世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 其中 , 明代医家张景岳对此的理解有很独到之处 , 今天 ,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经验 。
关于“神”和“气”的问题 , 张景岳认为这是生命的根本 , 当然需要我们仔细观察了 。 就以医家常用的脉诊来说 , 不是也常说“脉贵有神”吗?
按照历代脉诀的描述 , 所谓的脉贵有神 , 不仅仅指埋没跳动的有力无力 , 而是指那种中和详实、有力而不失和缓 , 柔软又端正强大 , 这才是脉中的“神” , 如果脉没有神气 , 那就是微弱脱绝的无力了 。
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
文章图片
除了无力之外 , 还有一种“太过”的脉象 , 也就是弦强真藏之脉 , 虽然有力 , 却已经无神 , 这些都是危险的征兆 。
张景岳认为 , 除了脉象的神气之外 , 身体的形态症状也需要辨识神气 , 一个人若眼睛有神 , 说话清晰声音洪亮 , 神志逻辑清楚 , 肌肉丰盈 , 气息平和 , 大小便正常 , 即使有了什么脉象的疑难之处 , 基本也没有什么大碍 , 这是因为形体已经说明神气充足的缘故 。
如果一个人眼睛灰暗迷离 , 形体颓败憔悴 , 喘息急促 , 泄泻不止 , 有的全身大肉脱尽而形销骨立 , 有的双手循衣摸床 , 语无伦次 , 有的甚至虚空见幻 , 有的人胸腹胀满 , 但补泻都不能用 , 有的人身有寒热 , 可温凉都不得入 , 这时候 , 即使脉象没有什么大的异常 , 也是非常危急的情况 , 因为形体已经“失神”了 。
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
文章图片
张景岳还从治法上类别了得神和失神的差异 , 病者吃了药食之后 , 之所以药到邪退而病安 , 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有胃气输布药力 , 有了这个基础 , 医者才能实施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各种治法 。
如果邪气太盛 , 胃气衰竭而不能输布 , 即使有能对症的良药 , 也无法有效驱赶病邪 , 病情必将越发严重 。
历代医家施加治法之后 , 还会观察病者的反应 , 如果用寒药而热不退 , 用热药而寒不消 , 发汗而表不应 , 行滞而里不动 , 以及虚不受补、实不可攻 , 有药食而不能下咽 , 即使吞下去当即就呕 。
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
文章图片
??
这些情况 , 都是脏气元神衰败 , 也都属于“失神” , 也是非常危险的症候 。
最后 , 张景岳还指出 , 虽然脉证的得神或者失神似乎就是上面说的这些 , 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 , 那就是脉重症轻、脉轻症重等情况 , 医者都能顺利准确判断出预后 , 这是取证不取脉的做法;
反之 , 证重脉轻、证轻脉重的时候 , 也有取脉不取证的做法 , 这些都在医者一念之间 。
如何从脉诊和望诊做出预后?神气存亡的关系,张景岳结合内经理解
文章图片
??
那么 , 一个医者如何正确而快速地去做出取舍抉择呢?这里面似乎是种玄妙的态度 , 但辩证地看 , 何尝不是医者毕生学识、经验在那一瞬间的触发?从这个角度看 , 这似乎也可以看成是医者的一种“得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