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康养与养老的区别

健康中国|康养与养老的区别

文章图片

健康中国|康养与养老的区别


康养与养老的区别
康养 , 是物质条件已经满足条件下 , 而衍生出来的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 , 乃至享受;与休闲比 , 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质量提高问题 , 而是生命质量提升问题 。
康养 , 覆盖从孕幼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等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 , 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 , 即社会各个群体都可以被纳入康养的范围 。 不同群体的康养需求 ,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庞大的潜在市场 。
养老 , 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种礼制 。 “择取年老而贤能的人 , 按时供给酒食 , 并加以礼敬 。 ”
世卫组织发布的老年人年龄标准是:
老年人:61-78岁
高龄老年人:79-90岁
长寿老人:91岁以上
我国现代的养老模式可细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即养老院)三类 。 有数据显示 , 其中居家养老约占比96% , 社区养老占比3% , 机构养老占比1% 。

根据武汉轻工大学康养产业研究院与武汉慧康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建康养商学研究版块 , 奠基人祝开滨教授把老年人的养老 , 定义为“老年人康养” , 并指出疫情后时期老年人康养产业市场商机如下:
1、康养时代来临 , 拥抱健康养老产业蓝海
健康养老需求催生康养业态 。 老龄化社会压力、亚健康、雾霾与疾病、慢病与压力的关注忧虑和经济增长下对高品质生活、医疗康复、健康活力的核心诉求之间的矛盾催生医疗旅游、养老服务等康养业态 。
2、顶层设计持续加码 , 健康养老迎来政策福利
从2013年“加快养老服务业” , 2014年“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 2015年“中医药+医养结合+智慧养老” ,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 , 2017年养老政策“质量提升年” , 到2018年“新设老龄健康司” , 六年来出台各种优惠补贴、土地政策及支付体系细化专项鼓励政策百余项 。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 , 健康服务业业态指引 ,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 , 养老服务市场培育激活 , 养老支付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 , 标准化、规范化、多产业融合成为我国康养产业主基调 。
3、多业态撬动健康养老亿万蓝海市场
需求和政策双重利好下 , 大健康、基因测序、生命医学、中医养生、养生旅游等众多康养产业相关概念备受市场和资本关注 , 房企、险企、国企等复合型企业纷纷进军养老产业 。 消费升级趋势下 , 复合型高端化康养消费呈趋势化 。 大健康及康养产业带动医疗养老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大健康产业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 , 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

4、对比美国健康养老服务比重:
美国:
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50%
医院医疗服务19%
医疗用品(含药品和药械)19%
健康管理服务14%
长期护理服务6%
中国:
医院医疗服务、医疗用品95%
其他5%
【健康中国|康养与养老的区别】在老年人康养细分领域中 , 中国健康养老服务有高速增长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