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全国名中医、湖北中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师承导师——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王伯祥教授于2022年5月9日在汉逝世 , 享年98岁 。
【王伯祥|中医大师王伯祥在汉逝世】王伯祥1924年12月出生于中医世家 , 祖父王建功擅长中医眼科与疮疡科 , 外祖父张采阁是信阳地区极富盛名的内科和针灸科医生 , 母亲张志芳也精通医术 。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 王伯祥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医生 。 幼承庭训的王伯祥 , 先后就读齐鲁大学医学院和湖北医学院 , 历经8年寒窗之苦 , 进入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
在学习西医的基础上 , 他善于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经典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 , 尤其在防治肝病方面 , 认识独到 , 造诣深厚 。 他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辨证准确 , 用药精良 , 有很多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
研究肝病中西合璧
从1958年到1974年 , 王伯祥先后两次参加了“西学中”班 , 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药物方剂 , 这段经历为他此后长期从事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内科工作 , 尤其是有关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 也对他之后运用创造性思维模式开展中医科研临床工作多有启发 。
上世纪50年代 , 以王伯祥为首的肝病研究小组成立 , 开始从事消化疾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病的研究 。 上世纪60年代 , 王伯祥出任湖北中医学院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 , 此时肝炎肆虐为患 , 王伯祥登高瞻远 , 以开拓者的身份引领国内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 , 开始进行系统的、持续的、规模化的肝病防治研究 。 “六五”到“八五”期间 , 王伯祥发挥科研优势 , 带领团队 , 长期承担国家中医肝病攻关课题 ,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 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 。
中医药治疗转氨酶升高、肝纤维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一个个难题被王伯祥和他带领的团队克服 , 并开发出好几个系列的肝病药物 , 如肝炎一号、肝炎二号、肝炎六号、保肝康、海珠益肝胶囊及软坚糖浆等 , 其基本方药至今仍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广泛使用 , 造福了无数的肝病患者 。
王伯祥还是国内应用腹腔镜研究肝脏形态的开拓者 。 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研制出针式超声微型探头 , 用它配合腹腔镜 , 在直视条件下探测肝内病变 , 率先提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形态学分型诊断意见 , 以此作为观察病情、评估中医药疗效的参考 。 这一成果比国际上提出同类分型意见者早10年 。
上世纪70年代 , 国内普遍应用“硝硫氰胺”治疗血吸虫病 , 但是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病症 , 王伯祥领导一个科研小组采用血清药理学、免疫病理学、超微结构学方法查出病因 , 攻克治疗难题 , 为我国血吸虫病治疗作出突出贡献 。
悬壶济世解病救疾
从王伯祥开始做医生时起 , 母亲就告诫他要严守家规:待病人如贵人 。 “我的母亲 , 从我一开始学医就告诉我 , 待病人如贵人 。 因此我对病人 , 第一尊敬 , 第二同情 , 第三爱护 。 ”王伯祥回忆道 。
要求患者做过度的检查 , 在王伯祥这里从未发生过 , 相反他会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 , 因为他知道 , 每个肝病患者 , 都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 找王伯祥看病的患者 , 都记得他的认真和仔细 。 “王老看病很慢 , 而且他必须要用手去摸一摸患者肝脾的大小和硬度 , 望闻问切一步都不少 。 ”患者程先生说 。 而让患者们称奇的是 , 王伯祥触诊时不仅手法很轻、不疼 , 对肝脏的大小、硬度的判断都很准确 。
- 喜迎国际护士节 南充市中医医院开展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大比武”
- 湿气重易生病,有这些表现,快用中医推荐的祛湿招
- 「中医健康课堂」它是夏季除湿宝!健脾胃、消水肿,还能安神助眠!
- |更年期综合症令人苦不堪言,别着急,中医用一方帮你养血调经,疏肝理脾
- 干眼症|拾宝!国医大师治干眼症的方子,送给工作忙、看电脑、眼睛干的人
- 口臭|李可:狱中自学成材的中医大夫,喜欢开“毒药”,却救人无数
- 心肌梗塞|高脂血症的中医处方
- 【学校动态】娄烦县君宇实验学校开展构建大课程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 快来领取母亲节康复好礼 百张中医体验卡感恩母亲
- 脾胃|腹胀、腹泻、乏力、萎黄?中医教你两个小妙招,让你把脾胃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