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它被誉为“《四圣心源》第一方”,专治脾胃寒湿、升降失调的疾病( 二 )



黄元御创制的黄芽汤 , 不仅仅是中医理论体系 , 它还融合了易经与道家的思想 。 黄元御除了十一种中医著作之外 , 尚有《道德悬解》和《周易悬象》两部易经与道家的著作 。 也就是黄芽汤的创方是融合了医、易、道三家学说精髓的 , 因此 , 如果不是道行高深的话 , 一般也看不出黄芽汤中暗藏的玄机 。
为什么黄元御给这个方剂取名为黄芽汤呢?其实这个名称始于《周易参同契》的“阴阳之始 , 玄含黄芽” , 这是基于易理而言 。 而基于道家思想 , 黄元御认为 , 中气能够“和济水火之机 , 升降金木之轴” , 扮演着道家“黄婆”的角色 , 这是“黄”字的由来 , 而“婴儿姹女之交” , 便是“芽”字的由来 , 因为道家有“芽是万物之初也”的概念 。 基于中医思想 , 中气脾胃的五行属土 , 土对应的颜色为“黄” , 而土能生万物 , 万物自土而生 , 必先发“芽” 。 所以 , 黄元御取名黄芽汤 , 也是良苦用心 。
通过对黄元御的学术思想进行剖析 , 发现黄元御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 在认识疾病过程中注观重“天人一体观” , 在防治疾病的时候强调“调理中气”(也就是“守中”) , 并认为导致中气虚衰的原因主要为“土湿、阳虚、水寒” , 这也是人体衰老、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黄元御先生认为 , “坎阳、离阴”交泰 , 会于中宫 , 非“黄婆”之媒不可 , 因此首创黄芽汤补中阳以固中宫;并认为治疗中气的方法首推“补火” , 因此用黄芽汤方以助中气“一气周流” , 以“土枢四旁” , 还指出黄芽汤为“四维之根本”[1


黄芽汤是黄元御为“健脾暖土、轮转中气”而创制的基本方 , 主要的功效主治为脾胃寒湿、中焦不运所致的精病、神病、气病、血病 。 按理说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 但目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脾胃疾病 , 有医者曾用黄芽汤与温胃舒进行临床对比 , 发现黄芽汤加味组在改善手足不温、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症状方面更有优势[2
。 除此之外 , 也有用黄芽汤加味治疗慢性气管炎[3
的 。 虽然 , 目前黄芽汤在临床中的运用 , 还没有达到四君子汤和理中汤的体量 , 但是如果从现代药理角度 , 或许会对黄芽汤的广泛运用打开另一条通道 。
对于黄芽汤 , 可以说是《四圣心源》的“群方之冠” , 除了基础的功能主治之外 , 黄元御还补充了黄芽汤的随症加减法 。 黄元御指出 , 如果兼有心火上炎、心慌心悸、心烦意乱等病症 , 可以加黄连、白芍等中药“以清心”;如果兼有肾水下寒、遗尿遗精、大便溏泄等病症 , 可以加附子、川椒等中药“以温肾”;如果兼有肝血左郁、凝涩不行等病症 , 可以加桂枝、丹皮等中医“以舒肝”;如果兼有肺气右滞、痞闷不通等病症 , 可以加陈皮、杏仁等中药“以理肺” 。 虽然 , 黄元御说 , “四维之病 , 另有专方” , 但黄芽汤以及兼有四维病症的加减法 , 却是“四维之根本也” 。
由于黄芽汤与四君子汤、理中汤的渊源颇深 , 且三方都是四味中药 , 且都只有一药之差 , 有很多初学中医的也表示傻傻分不清楚 。 对此 , 国医大师唐祖宣指出 , 理中汤与四君子汤、黄芽汤两方相比较而言 , 暖脾除寒散湿之性强 , 可用于中阳虚衰 , 或寒从内生或从外而感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而四君子汤主治单纯脾胃虚弱 , 受纳无权而致的气血不足等虚弱症状 , 如果用于治疗脾阳虚和寒湿症状 , 力量却比理中汤和黄芽汤稍逊一筹;而黄芽汤主要用于脾阳不足、脾湿不运、中气不能周流所出现的气机升降失调而致的各种症状 , 治疗脾阳虚的话 , 力量要比理中汤稍逊 , 但如果治疗脾湿的话 , 力量却比四君子汤更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