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比油和盐还伤血管,世卫组织早已呼吁停止食用!劝你趁早忌口为好( 二 )


这就要提到人类生产的工业油脂了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 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特殊加工工艺的要求 , 开始对植物油进行氢化 , 而在对植物油氢化这一过程中 , 破坏了油脂原有的分子结构 , 产生了新的分子变化和组合 , 反式脂肪酸就这样形成了 。
因为其产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目前 , 我们无法完整的对工业油脂类食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 。
相较于天然的油脂 , 工业上生产的油脂更加易于保存 , 并且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原来的价格 , 所以就受到了资本家的疯狂追捧 , 大批资本家对之趋之若鹜 。

加上后期的宣传和品牌效应 , 再结合当时西方国家的国情 , 快餐文化悄然兴起并且快速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 , 就使得这种食物生产方式大肆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 包括人造奶油、起酥油、煎炸油等 , 以这一类的食品投放市场 。
例如肯德基、麦当劳这类快餐食品 , 由于口味独特迅速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 从此开始 , 反式脂肪酸就肆意的走上了人们的餐桌 。
了解了这些 , 我们就来说一下如何识别自己购买的物品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呢?
当前 , 我国对于食品安全出台了明确食品安全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 , 食品配料的明细和来源都清晰的印在了包装上面 , 这对于我们寻常百姓在生活购物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但是市场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商家 。 这些不良商家为了迷惑购买者的双眼 , 给反式脂肪酸起了一个个的别称 。

这是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 有时在购买某些食物时 , 看到上面 , 没有标有反式脂肪酸 , 就认为不含反式脂肪酸是健康食品 , 殊不知反式脂肪酸还有着许多“别名” 。
当食品配料表中出现植物氢化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精炼植脂末、黄油、麦淇淋等字眼时 , 同样也表示该食品存在反式脂肪酸这种配料 。
这些名称五花八门 , 迷惑购买者的双眼 ,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 当我们看到食物配料表中看到有这些字眼都需要特别注意 。

三、少吃这些 , 就能让反式脂肪酸摄入不超标第一就是油炸食品 。
我国疾控中心指出 , 长期过量食用氢化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油炸食品是一部分人中必不可少的美味 , 像是油条、油饼、炸鸡等等 , 但是食用油在脱色、脱臭高温等精炼过程中或过度加热、反复煎炸等过程中 , 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
当我们在大快朵颐的享受美味时 , 殊不知我们的血管正在遭受伤害 。 所以 , 在日常生活中对油炸食品一定要“管住嘴” , “油炸”虽美味 , 但千万不能过量 。

第二就是膨化食品 。
像是薯片、爆米花、虾条等这一类 , 膨化食品在加工生产以及保存的过程 , 会产生大量的杂类脂肪 , 而这些杂类脂肪往往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 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脂升高 , 更有甚者造成冠状动脉硬化 。
实际上 , 在食用膨化食品时 , 一部分带来美味的就是来源于那些杂类脂肪 , 因此必须要明确 , 这些美味并不是我们身体真正喜欢的食物 。

第三类是快餐食品 , 例如汉堡、薯条、方便面等 。
现代社会中这些快餐食品已经深深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 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 但若是仔细剖析快餐食品的配料 , 会让人瞬间清醒 。
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食盐、甜蜜素、柠檬酸、肉类香精、麦淇淋等等 , 并且一份快餐食品的油盐含量就远远超过了一天的人体所需 , 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也远远超过了正常的人体接受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