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庄酒业:遇到喝酒上脸的千万别劝酒,要尊重每个人的酒量

黔庄酒业:遇到喝酒上脸的千万别劝酒,要尊重每个人的酒量
文章图片
求关注、求收藏、求转发
黔庄酒业:遇到喝酒上脸的千万别劝酒,要尊重每个人的酒量
文章图片
百年黔庄 , 做好人 , 酿好酒
有个朋友来之前就说他不喝酒 , 一点儿都喝不了 。 眼看着一米八几的大个子 , 架不住大家劝他 , 于是就跟着喝了半瓶啤酒 , 真的就半瓶 。 十分钟不到这兄弟就开始昏昏欲睡了 , 再之后他就去厕所里吐得昏天黑地 。 发现他的时候 , 整个人从脸到脖子全部涨成了枣红色 。 餐厅老板劝我们不要灌人喝酒 , 我们???像这样喝酒上脸是很危险的 , 遇到这种人千万别使劲劝酒!这是我头一次见过没有酒精过敏 , 单纯靠酒量低就能吓人的剧烈反应 。 和他一起喝酒 , 让我头一次觉得“不能喝”这个极端 , 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
酒量大小受诸多元素的影响 , 但其中最关键的元素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 。 吸收于身体内的酒精 , 首要由肝脏中的两种脱氢酶(即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 在肝脏中去分解代谢 。 即先由乙醇脱氢酶变成乙醛 , 然后氧化成乙酸 , 最后生成二氧化氢和水 , 并释放出好多的热 。 当身体内这两种酶含量较匹配时 , 进入身体内的酒精就能被很快地分解 , 令人不易致醉 。
黔庄酒业:遇到喝酒上脸的千万别劝酒,要尊重每个人的酒量
文章图片
酒在喝进肚里经过肠胃吸收 , 进入血液后 , 10%的酒精会伴随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 剩下的90%的酒精靠人体的肝脏来代谢分解 。 这90%的酒精首先由乙醇脱氢酶(ADH)把乙醇(酒精)变成乙醛 。 之后乙醛脱氢酶(ALDH)把乙醛变为乙酸 , 排出体外 。 普通人喝酒后 , 乙醇正常分解为乙醛 , 再由乙醛分解为乙酸 。 而喝酒脸红的人 , 分解酒精的能力强 , 但分解乙醛的能力弱 , 体内缺乏乙醛转化酶 , 不能顺利地转化成乙酸 。 于是乙醛堆积体内 , 导致毛细血管张开 , 人就会变得面红耳赤 , 俗称“上脸” 。 所以喝酒脸红 , 不是因为分解“酒精”能力弱 , 而主要是因为分解“乙醛”能力弱 。
喝酒上脸的人严格来说是酒精不耐受的人群 , 也可以理解为乙醛中毒 。 当然有句话说得好“一切不谈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 喝酒上脸的人群喝酒时要特别注意饮用量 , 脸部明显变红时说明身体已经在预警了 , 即使没醉自己感觉还能喝也要停下 , 酒桌不是战场 , 没必要拼个你死我活的 , 身体是第一位的 。
黔庄酒业:遇到喝酒上脸的千万别劝酒,要尊重每个人的酒量
文章图片
喝酒脸红对身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喝酒脸红的人并不像人们常说得容易醉 , 相反 , 喝酒脸红的人容易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现象 , 因此容易出现酒精中毒 。 此外 , 通常喝酒脸红者对于酒精的敏感度比较高 , 饮酒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 , 如出现皮疹、丘疹、皮肤水肿等症状 。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那些喝酒脸红的人可能面临的不只是酒量差的尴尬 。 研究者发现 , 脸红可能预示着患喉癌的风险增加 。 ”报道指出:“中、日、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缺乏乙醛脱氢酶 , 因此很多人喝酒后都比较容易脸红 。
黔庄酒业:遇到喝酒上脸的千万别劝酒,要尊重每个人的酒量
文章图片
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 , 喝酒之前半小时 , 喝瓶牛奶 , 最好是纯牛奶或者含糖的 , 可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 。 喝一些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 , 既可促进乙醇分解 , 又能保护胃黏膜 。 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 , 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 。
切忌空腹饮酒 , 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 , 人容易喝醉 。 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 , 先行食用油质食物 , 如肥肉、蹄膀等 , 或上文提到的饮用牛奶 , 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 , 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 延长乙醇被体内吸收的时间 。 如果乳糖不耐受或者酒量不太行的朋友 , 也可以备一些预防醉酒的药 , 醒酒药也可以准备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