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导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 ,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 , 是糖尿病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心脏和血管重构几率明显增大 , 心血管并发症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01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肾病 , 心脏损害的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增大
1、概述
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 , 现已成为慢性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死因 。 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致机体有害产物潴留 , 其对心血管损害发生及发展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 , 目前认为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机制相互作用 , 通过增生、炎症、纤维化等作用诱导细胞坏死和凋亡 。
心脏损害的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增大 , 局灶性心肌坏死 , 心肌纤维化 , 心肌细胞间基质增多 。 糖尿病肾病早期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晚期脉搏波传导速度值高于单纯糖尿病足患者 , 但这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肾功能出现损害 , 尿毒素开始聚集 , 激活多种损害机制 , 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明显 , 动脉管壁血供微环境改变 , 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功能改变 , 动脉壁弹性损害加重 , 动脉管壁形变能力降低 ,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 。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分析单纯糖尿病及早期糖尿病肾病颈动脉的硬化情况 , 可以早期提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损害的可能性 , 并对其动脉弹性损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 可帮助临床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残及致死率 。
2、心房功能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 收缩期二尖瓣关闭 ,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血流并起临时储存的作用 , 并为下一周期做准备 , 左心房的储存功能直接影响舒张期左心室充盈血容量 , 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后 , 左心房及肺静脉的血液在左心房与左心室的压力差下流入左心室 , 这期间左心房扮演血流通过的管道作用 。
到舒张晚期左心房主动收缩将左心房内血流泵入左室 , 起到辅泵作用 。 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心功能表现为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 其中舒张功能受损常早于收缩功能受损 , 左心房及左心室作为一个整体 , 共同在心脏电生理的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 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功能相互影响 , 左心房通过其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及辅泵功能 。
影响舒张期左心室充盈及维持正常心输出量 , 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与左心房功能改变存在着相互联系 。 左心房功能主要取决于收缩期左心房最大储存容积 , 以往用有创的检测方法描述左心房压力-容积曲线评估左心房储存功能 。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文章图片
这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风险 , 而2D-STI作为一项超声新技术 , 它通过追踪与心肌组织运动同步的声学斑点 , 软件通过追踪声学斑点描绘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曲线 , 结合同步心电图即可计算左心房壁心肌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组织运动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等参数 。
其不受角度的限制 , 时间-空间分辨率高 , 相较于其他超声技术 , 2D-STI更能准确、真实、无创的评价左心房壁心肌运动情况 , 可进一步评估左心房收缩期储存功能、舒张早期管道功能及舒张晚期辅泵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