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翔垠:病人是迷途旅客,医生是困境中的向导( 三 )


文章图片
◎在沙翔垠的办公室里 , 摆着“沙门子弟”送给他的一个礼物 , 以表“师恩难忘” 。 梁中明摄
2
带着他们走向光明
2019年沙翔垠曾收到一封感谢信 , 一位患者在撕下的笔记本活页上写下心迹:“是您把我从坐等失明的绝境中拉了出来 。 ”
“妙手”不是蛮干 , 沙翔垠的信心来自于全面的技术和知识基础 , 多年来从眼球前面角膜到后面眼底的多种眼病 , 他都钻研得很透 。
当学科越来越往精细化方向发展 , 沙翔垠却下了苦功去掌握多种眼科知识 , 攻读临床系博士前他已当过多年眼科医生 , 有临床基础 , 知道哪些是学习重点 。 他随身带着一个本子 , 读博期间每天在临床轮转 , 看到有启发性的病例、导师做手术的步骤、病人特征等 , 他都会一一记下来 。
那段时间 , 沙翔垠每个周六日都要到中心的实验室练手 。 要练角膜移植和白内障手术 , 沙翔垠就提前去附近一个超市卖猪肉的档口 , 对档主打招呼说 , 把猪眼睛都留给我 。 猪眼没人买 , 很便宜 , 慢慢跟档主熟了 , 沙翔垠每次只要几块钱就可以买到十几个猪眼 。
后来沙翔垠要钻研颌下腺移植治疗干眼症 , 这个课题当时在国内还很少开展 , 他先在兔子身上做实验 , 一开始要找准颌下腺在哪非常难 , 一次“手术”往往要消耗八到十个小时 。
沙翔垠:病人是迷途旅客,医生是困境中的向导
文章图片
◎一位患者写给沙翔垠的感谢信 。 梁中明摄
博士毕业后沙翔垠进入广医二院眼科 , 一年后成了科室主任 。 2010年广医二院眼科有了自己的独立病区 , 沙翔垠作为学科带头人给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讲课 , 原本的题目叫《实干闯未来》 , 后来他觉得这个“闯”字显得有点莽撞 , 叫《实干创未来》更好 , “创”是创造 , 是有目的的 。 那一年科室同事们对沙翔垠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节目可以彩排 , 但手术不可以彩排 。 患者的口碑就是金杯 。 ”
2017年广医二院眼科中心成立 , 是广州市三甲综合医院里唯一一家眼科中心 , 也是广州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 如今 , 广医二院眼科中心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先进临床科室 。
有一次 , 广医二院眼科中心来了一位80多岁的病人 , 眼睛看不清 。 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 之前去很多医院看过 , 因为牵涉身体其它疾病 , 眼部的情况也比较复杂 , 医生们觉得做白内障手术的风险比较大 。 广医二院组织院内专家对病人进行了全面会诊 , 沙翔垠进一步详细研判后认为 , 病人眼底没有出现出血、水肿很严重的情况 , 结构比较健康 , 而且针对病人高血压等情况 , 还有内分泌、心血管、麻醉科等各专科专家护航 , 手术可以做 。
最终 , 沙翔垠成功地为该名患者做了白内障手术 , 令其视力恢复到1.2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能所不能的背后 , 同样与广医二院“集结优势学科群 , 打造灵活高效MDT(多学科治疗协作)”、“患者至上”的医疗理念密不可分 。
沙翔垠:病人是迷途旅客,医生是困境中的向导
文章图片
◎广医二院眼科中心 , 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眼科重要阵地 。 梁中明摄
3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看见
要深切体会别人“迷路”时的彷徨与期望 , 并不容易 , 感同身受需要有痛他人之痛的共情力 , 可能还需要一点善感的人文情怀和文艺气息 , 这些条件恰好沙翔垠都有 。 作为1982年河南信阳固始县某个乡高中两个高三班近100人里唯一一名大学生 , 沙翔垠上了当时河南最好的大学河南医科大学 , 之后有更多的条件接触书籍 , 高中以来对历史、诗歌的兴趣便有了落脚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