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介入市场:平均增幅229.12%,即将迎来收获期?( 二 )


外资品牌占据主导 ,
国产企业需合力“做大蛋糕”
尽管归创通桥、先瑞达等企业的外周介入业务营收在2021年实现大幅增长 , 但是我国外周介入领域仍处于发展早期 , 其中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 。
幸运的是 , 外周介入领域国产企业已进入产品补齐阶段 , 各企业创新产品已陆续获批或即将获批;已启动商业化或计划于2022年开启商业化 。
例如 , 新兴医疗科技企业健适医疗从2020年布局外周介入领域 , 在两年内就实现了多方面突破:自主研发的ChocolateTouch药涂巧克力球囊已获国家器审中心批准 , 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其与ShockwaveMedical合作 , 将“血管内冲击波”钙化处理技术(简称IVL)引入中国;并与美国顶尖血管介入企业Penumbra合作 , 引进Indigo血栓抽吸导管 。
其中 , 健适医疗在引进IVL、血栓抽吸等技术时 , 在加快商业化的同时 , 已同步把这些全球创新医疗技术转移至中国 , 加快实现国产化 。
如今 , 经过两年积累 , 健适医疗已打造出丰富的外周介入产品组合 , 且其血管内冲击波导管、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已于近期获批 , 药涂巧克力球囊、全系列外周球囊、外周导丝等产品即将陆续上市 , 开启商业化进程 。
目前看 , 我国外周介入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 。 一方面 , 伴随着国产创新企业的大力市场推广 , 外周介入手术量大幅提升 , 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 。 另一方面 , 我国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众多 , 但手术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 如抽吸手术量预计到2024年仅有约14.27万例 。
其中 , 针对国内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建龙教授倡导了四种理念:一是超前诊断、二是有效抗凝、三是血栓清除、四是病因解除 。
刘建龙教授表示:“在美国 , 患者从血栓发病到诊断确认 , 平均需要4天时间 。 在中国 , 从发病到确诊则平均需要9天 。 虽然仅有5天的差距 , 但是对于患者而言 , 这5天可能出现血栓脱落 , 引发肺栓塞 , 致使死亡;还可能出现血栓机化 , 增加医生治疗的困难 。 因此 , 我们希望推广‘超前诊断’理念 , 提前发现深静脉血栓患者 , 及时介入治疗 , 以避免致死性疾病肺栓塞的发生 。 ”
“目前 , 临床上认为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抑制深静脉血栓的进展、肺栓塞的发生 。 有研究表明 , 有效地抗凝治疗可以减少50%的致死性肺栓塞发生 。 因此 , 我们倡导‘有效抗凝’理念 , 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
“但是 , 抗凝疗法不能消除血栓 , 而持续存在的血栓危害极大 。 例如 , 深静脉血栓早期 , 可能引发致死性疾病肺栓塞 , 中期可能出现慢性深静脉血栓综合征表现 , 后期引发肺栓塞的概率大大提升 。 因此 , 我们倡导在实现早期诊断后 , 医生应当及时清除血栓 。 ”
“近年来 , 临床上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深静脉血栓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因此 , 我们倡导血栓清除后实施病因解除 , 对髂静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方法进行治疗 , 从而减少血栓复发、提高中远期通畅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 。 ”
可以看到 , 若基于上述理念治疗疾病 , 则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幅提升 。 但是 , 要实现这一点 , 就需要医院、医生、企业三方合作 , 共同发力 。 具体来说 , 医院需要加强建设血管外科 , 培训更多医生;医生则需要在早期诊断出患者 , 及时清除血栓;企业则借助量产化优势以更合适的价格推广产品 , 让患者用得起、用的上这些创新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