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才35岁!百万粉丝网红发文告别:胃癌晚期,随时可能离开人世( 二 )


4、大便发黑
当人体的营养供应跟不上肿瘤的生长速度时 , 就会导致肿瘤因为营养缺乏而产生部分坏死 , 从而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 。 胃癌早期的出血症状不够明显 , 这些血液会随着肠道排出 , 因为血液中含有铁就会形成硫化铁 , 从而导致患者大便的颜色发黑 。
对于如何发现早期胃癌 ,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傅永安指出 , 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胃 , 如果胃部不适 , 经内科治疗后反复或自行口服药无好转 , 要及时查胃镜 。
胃镜 , 是检查胃部健康的“金标准” 。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 , 早期胃癌检出率逐年增高 。 胃镜检查因可将肉眼观察与刷取脱落细胞和钳取活检结合起来 , 是目前诊断早期胃癌的最可靠手段 , 确诊率可达95%以上 。
如今 , 胃镜已不仅仅局限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 许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疾病都能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 包括切除早期恶性肿瘤 。 降低胃癌危害 , 胃镜检查是目前最好的应对措施 。

?三、预防胃癌 , 务必做好4件事
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 , 想要预防胃癌 , 务必做好4件事 。
1、调整生活习惯 , 远离危险诱因
预防胃癌 , 要注意调整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 , 如戒烟 , 忌酗酒 , 少吃煎炸食物、高盐及腌制食物 , 不吸烟、少饮酒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丰富、全面、平衡的营养摄入 。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 , 保证每天充足睡眠、不熬夜;防止过度疲劳 , 维持良好的免疫力等 。
2、注意胃病治疗
临床发现 , 胃癌的发生 , 一般历经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 , 再发生肠化和/或上皮内瘤变 , 最终演变为胃癌的缓慢过程 。

很多胃癌患者都有胃病病史 , 其中 , 慢性萎缩性胃炎更是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 发生癌变的几率约为0.5%-1% 。 但若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 , 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 有学者发现 , 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 , 如果不加任何处理 , 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
因此 , 胃病患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 对预防胃癌也有积极意义 。 对此 ,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窥镜诊疗中心团队建议 , 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胃镜 。
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 1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 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 , 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

?3、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项权威研究表明 , 幽门螺杆菌或是胃癌的“罪魁祸首” 。 人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 , 会引起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胃部疾病 。 流行病学研究统计显示 ,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患胃癌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6倍 。 因为它会反复破坏胃黏膜 , 从而诱发胃炎和胃溃疡 , 长久刺激下 , 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异 , 就可能转化为癌前病变 , 进一步就会发展为胃癌 。
幽门螺杆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分餐、使用公筷;不要与人共用牙刷 , 牙具要定期换;食物要经过高温煮熟后再食用 。 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 ,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 可以降低身体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 。 戒烟戒酒 , 可以保护胃黏膜屏障 , 降低幽门螺杆菌的破坏性 。
4、高危人群注重筛查
早期胃癌经过规范的治疗 , 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 。 特别是胃癌高危人群 , 更应注重胃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