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道医的16种“养气”法

养生|道医的16种“养气”法
人之生 , 气之聚也 。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 ”意思是说 , 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 , 有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 但若没了气 , 人将无法存活 。
古人云:“智者知养生也” 。 慎言语以养神气 , 忌狂喜以养心气 , 乐助人以养胆气 , 善制怒以养肝气 , 少忧思以养脾气 , 食清淡以养胃气 , 常咽津以养肾气 , 深呼吸以养肺气 , 多运动以养骨气 , 广交友以养人气 , 好读书以养灵气 , 不显露以养元气 , 居中道以养和气 , 意内守以养真气 , 祛惰性以养成志气 , 坦胸襟以养正气 。







一、慎言语以养神气


人的生命活动是以神(意识)作主宰的 。 古人把神称作“君主之官” , 意思是说 , 神对人体就像家国的君主对百姓那样 , 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 因此 , 对神的养护是第一位的 。 反之 , 神的耗散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


那么 , 怎样才能更好地养神气呢?《西游记》里有句话言:“口开神气散 , 舌动是非生” 。 就是说 , 讲话不谨慎 , 好讲大话、假话、废话 , 易于伤神散气 。


此外 , 讲话过多 , 则言多必失 , 就可能会滋生是非 , 引起烦恼 , 就会进一步伤神耗气 , 影响身心健康 。 古之善养生最重视对神气的养护 , 主张精神内守 , 寡言静养 。 人的神气充足了 , 精神就稳定了 , 精神主宰生命活动的地位就可能确立起来 。


二、忌狂喜以养心气


养生的最大障碍 , 是人经常波动的情绪 。 产生情绪的根源是 , 大脑受到外界不同信息的刺激 , 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同变化 , 如“喜怒忧思悲恐惊” , 古称“七情” , 就是这种心理变化的结果 。 “七情”的产生直接连着内脏的气机 。 喜的情绪影响心脏气的变化 。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喜则气缓” 。 事实上 , 人们过于高兴时 , 往往笑得直不起腰 , 缓不过气来 。 中医理论认为:“喜伤心” 。


这里所说的喜是指过分的喜悦 , 亦即大喜、狂喜 。 过喜的情绪一旦产生 , 就会促使心气聚然上冲 , 原本沟通的心肾之气一下子分离开来 , 使之失去平衡而引发出心脏病 ,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


当然 , 养生也必须保持喜悦的心情 。 而它与大喜、狂喜有什么区别呢?其根本分界线就在于喜的时候是否引起情绪的波动 。 而养生要求的喜 , 是在心里上泛起淡淡喜悦 , 是比较理智的 , 能够自控的 。 这种情绪反应在脸上 , 是似笑非笑 , 或面带三分笑 。 狂喜则是非理智的 , 是失去自我控制的大的情绪波动 。


怎样才能避免和控制狂喜呢?一是看淡名利;二是加强对情绪自控能力的锻炼;三是遇到狂喜时可以想自己害怕的事 , 借恐冲喜 。


据传清代有位状元被招为驸马 , 因过于高兴而得了躁狂症 , 宫廷御医也束手无策 。 后请宫外一位善治疑难杂症的名医 。 诊脉后问状元 , 那里人氏 , 管家回答后 , 医生冷脸告曰:此病无治 , 马上还乡 , 三天内若不能到家 , 就要成为外乡鬼了 。 状元遂日夜兼程 , 两天半到家 , 后来不但没死 , 躁狂症也痊愈了 。 状元返京后质问名医为何咒他?


名医说:病因大喜所致 , 用药物已经无效 , “心病要用心药解” , 用急死激起恐的情绪 , 恐起喜自灭 , 喜去则心火下降 , 肾水上升 , 水火济济 , 化作甘露 , 病用不药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