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每年的5月30日是世界多发性硬化日 , 该疾病日由国际多发性硬化联盟(MSIF)于2009年设立 , 以唤起全世界对该疾病的关注 。 今年的主题是“让爱可及 , 连接你我” , 旨在加强多发性硬化患者之间、患者与社会之间的连接 , 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
为帮助更多人了解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 , 多发性硬化) , 提升公众的重视程度 , 减轻患者的疾病管理负担 , 在世界多发性硬化日来临之际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徐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向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邱伟教授就多发性硬化的诊治问题做出科学解答 。
症状诸多容易忽视 , 多发性硬化诊断急需被关注
多发性硬化是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 据相关研究显示 ,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受地理分布和种族影响 。 我国属于多发性硬化的低发区 , 发病率是每年0.235/10万人 , 目前全球大约有230万例多发性硬化患者 。 与此同时 , 多发性硬化好发于青壮年 , 女性更为多见 , 患者数量大约是男性的3倍 , 因此又被称为“美女病” 。
文章图片
【正确认识“美女病”,助力多发性硬化患者早诊早治】关于多发性硬化致病的机理 , 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 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 。 也正是由于多发性硬化的罕见性 , 该疾病的症状在早期对于大众而言非常陌生 。 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徐雁教授负责设计的《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报告》显示 , 2019年 , 97%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在确诊时并没有听说过多发性硬化 。
徐雁教授表示:“早期很多患者可能已经有症状 , 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得的是多发性硬化而前去医院就诊 , 从而导致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是五年 。 如果患者在出现症状半年之内就开始接受治疗的话 , 未来进入残疾的风险就会非常低 。 ”
因此 , 警惕早期症状将助力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 。 但是 , 由于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多样 ,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 , 这也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向军教授介绍:“多发性硬化的起始症状包括突然之间眼睛无法看见 , 走路时感觉肢体一侧麻木无力 , 比较容易被忽略 。 同时 , 还有一些是典型的症状 , 如共济失调 , 头晕 , 走路不稳 , 摇摇晃晃 , 讲话时如吟诗般抑扬顿挫 , 还有眼球不自主地震颤 , 出现这些症状也需高度重视是否为中枢神经系统有脱髓鞘的问题 。 另外 , 有一些症状是发作性的 , 如瞬间的头疼或者是肢体麻木 , 不常见的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等 , 都需要警惕 。 当这些症状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 尤其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时 , 就需要找专科的医生问诊 。 ”
文章图片
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数据显示 ,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 针对这一现象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邱伟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首先 , 可能是因为神经免疫性疾病 , 包括其他的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在增加 , 使得被包含在内的多发性硬化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次 , 可能源自国内外对多发性硬化诊断水平的提升 , 新的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对于多发性硬化诊断的支持 。 此外 , 大众对多发性硬化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 使得更多的患者被暴露出来 , 导致目前得到的发病率与患病率数据呈现上升趋势 。
- 血糖|“血糖大户”被揪出,转告家人:常吃3种菜,无异于在胰岛素上“撒糖”
- 无论炖啥肉,万万别放这“4种料”,否则肉又老又柴,早知早受益
- 王家河中心幼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 长寿|人过50,长寿或许不算难,坚持3个“懒”,越“懒”可能越长寿
- 若实在戒不了烟,做好3件事、2项检查,让肺能“好受些”
- 吞咽困难,食道像戴了“紧箍咒”一样,会是食道癌吗?
- 猪皮|中药虽然纯天然,但也不要长期服用,尤其是这“5种”,要慎用!
- 手脚是天然“血糖仪”?医生提醒:身体出现3预兆,或是糖尿病缠上身
- 甲状腺“保护伞”被发现,并非绿豆,坚持吃半年,结节或无影无踪
- 家有考生怎么吃?这份来自营养专家的“高考食谱”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