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特色“果”经济:从温饱到小康 从种植到链条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河北廊坊特色“果”经济:从温饱到小康 从种植到链条
文章图片
图为廊坊市安次区吕端蜜梨种植基地内 , 技术员正在对果树拉枝进行技术指导 。 刘建斌摄
中新网廊坊6月1日电(宋敏涛王满凤)“间距20厘米左右保留一个果 , 每个树枝上不能超过5个梨 。 ”1日一大早 ,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的吕端蜜梨种植基地 , 码头镇村民赵芝俊正在按照技术要求给蜜梨疏果 。 已经60岁的赵芝俊 , 在这里打工每年能收入5万元 。
“这里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水果 , 蜜梨成熟后最重能到1.5公斤 , 汁多味甜 , 深受消费者喜爱 。 ”吕端蜜梨种植基地负责人尤海坡说 , 基地共种植蜜梨600亩 , 采用新型矮化密植和高标准网架栽培技术 , 一亩地能种138棵梨树 , 结果时间比普通梨树早两到三年 , 亩产量最高达1万公斤 , 2023年进入盛果期后 , 年产值预计达到1200万元 , 目前主要销往京津冀连锁商超和大型水果批发市场 。
河北廊坊特色“果”经济:从温饱到小康 从种植到链条
文章图片
图为吕端蜜梨种植基地内 , 工人正在进行机械化施肥 。 刘建斌摄
“我们将依托‘果’经济 , 深挖‘梨花’潜力 , 找到蜜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间的融合点 , 打造梨花、梨树、梨产品等生态效益经济链条 , 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 ”安次区码头镇政府副镇长曹博说 。
除了梨树 , 葡萄树也进入管理最佳期 。 安次区东沽港镇牛角村的葡萄种植户们正忙着给葡萄疏果、施肥、剪枝 。 此地种植葡萄已有20多年历史 , 全村90%以上农户种葡萄 , 种植面积达1200亩 。
“如果不及时疏果 , 葡萄品相不好 , 甜度也上不去 。 ”牛角村葡萄种植户杨令玉正在整理葡萄花串 。 他家今年种了80亩葡萄地 , 每亩地产葡萄2500公斤 , 除去种植、用工等成本 , 每季总收入能达30万元 。
河北廊坊特色“果”经济:从温饱到小康 从种植到链条
文章图片
图为吕端蜜梨种植基地 。 刘建斌摄
“过去种粮食只解决了温饱问题 , 如今靠着种葡萄 , 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 ”牛角村党支部书记刘加勇说 , 近两年他们不但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 还注册了商标 , 如今正在发展以葡萄种植为基础的农业休闲采摘和葡萄深加工项目 ,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 让老百姓的日子像葡萄一样甜 。
河北廊坊特色“果”经济:从温饱到小康 从种植到链条】据介绍 , 廊坊市安次区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 ,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做强特色种植产业 ,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 目前 , 全区“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农产品总数量达2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