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阿斯利康全面进军中医药,为什么选择四川?

阿斯利康作为中国医药行业营收最高的跨国药企 , 哪怕一个微小的动作 , 都会引发流量关注 。
短短半年时间 , 阿斯利康管理架构变化频频刷爆朋友圈 。 董莉君、徐晶、张岸巍、何益敏、杜浩晨、殷敏、王东、陆雁斌、朱彤、朱家康、陈鹏亘......一大批高管相继离任 , 预示着阿斯利康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
【关注】阿斯利康全面进军中医药,为什么选择四川?
文章图片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 , “阿斯利康全面进军中医药”的消息 , 伴随阿斯利康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落地成都高新区而刷屏 。
“打造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平台”“一站式中医药商业平台”“扩大‘生态圈’”等关键词十分醒目;然而 , 在“血脂康”之外 , 阿斯利康布局中医药 , 跨国药企挖掘中医药价值链 , 依然充满神秘感 。
在官方新闻信息和媒体通稿的背后 , 将中医药板块聚焦在中国西部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与传统中医药强省相比 , “中药材”上游种植大省的四川依然不能算中医药强省 , 阿斯利康为什么选择这里?
作为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的王磊 , 扩大中医药“朋友圈” , 他又在思考着什么?
01
增速放缓亟需“补血”
中药成为新增长点?
机遇与考验永远如影随形 。
“阿斯利康中国还有更大的规划 , 更大的布局 。 ”在此前面对媒体的提问 , 王磊说出的话语 , 难免流露出压力 。
如果把时间回拨到2014年 , 阿斯利康拒绝了辉瑞“千亿美元”收购 , 并向资本市场承诺2023年之前要实现每年400亿美元的销售额 , 行业内按照彼时的业务板块测算 , 平摊到中国区的销售额数字就是150亿美元 。
彼时 , 中国医药市场即将面对“两票制”“处方外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审改革”“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一系列政策改革 。
为应对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局 , 2015年阿斯利康组建了自己的零售团队和县域团队 。 凭借强大的商业化能力 , 2018年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37.95亿美元 。
原本按照这个势头 , 从2018年开始 , 阿斯利康中国区只要保持每年有30%的业绩增幅 , 到2023年就能达成目标 。 然而 , 自2018年之后陆续推进的“4+7”、联盟集采、国家集采 , 打破了阿斯利康快速发展的既定路线 , 阿那曲唑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喹硫平片、替格瑞洛片、布地纳德吸入剂等临床大品种 , 遭遇了激烈的市场价格竞争 , 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超国民待遇”逐步被打破 。
尽管如此 , 阿斯利康中国区在2019~2021连续三年的营收仍然达到了49亿美元、54亿美元、60亿美元 , 增长虽然肉眼可见 , 但逐步放缓的营收增速 , 让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必须更加主动的进行调整 。
想要维持高增长 , 摆在面前的只有寻找新方案 , 不走寻常路 。 对于跨国药企(MNC)而言 , 中医药显然就是一个颇为另类的路径选择 。
2019年1月 , 阿斯利康与绿叶制药签署协议 , 获得了血脂康胶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推广权 。 彼时 , 业内对此不无探讨 , 有观点鲜明指出阿斯利康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4+7带量采购中丢了瑞舒伐他汀的标 , 所以挑选了血脂康这样一款中成药品种补缺 , 更多的则是争议 , 甚至不乏质疑“阿斯利康丧失了跨国药企的梦想” 。
【关注】阿斯利康全面进军中医药,为什么选择四川?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以当时的局势 , 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不乏理性的 。
中国庞大的慢病患者群体值得阿斯利康深耕细作 , 凭借深耕心血管领域多年的优势和进击的销售团队 , 进一步扩大血脂康在中国可及面的可能性并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