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汉坐诊:两年三劝患者不用装心脏支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4日讯“这次 , 胡教授还是告诉我:不用装心脏支架 。 我信他 。 ”6月13日 , 60岁的刘先生在武汉市武昌医院“胡大一名医工作室”看病 , 胡大一告诉他 , 安装心脏支架不能预防心梗 , 经常夜间多思、胸闷 , 多半是焦虑症发作 , 要坚持吃抗焦虑的药物 。
胡大一是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 , 曾是我国首批推广心脏介入手术医生之一 。 胡大一还是武汉市武昌医院名誉院长 , 2020年 , 全省首个“胡大一名医工作室”落户市武昌医院后 , 他定期来汉坐诊 ,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 , 对武昌医院的医生进行手把手教学、帮带 。
6月13日 , 胡大一第8次来武汉坐诊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旁听发现 , 他接连劝阻两位患者做手术:装心脏支架不能预防心梗 , 心脏卵圆孔未闭也无手术必要 。 “支架可救命 , 但不能滥用!支架降价了 , 要提防新的‘盈利点’ 。 ”胡大一表示 。
两年三劝患者“不用装支架”
“不需要支架!支架不可能预防心肌梗死 。 ”6月13日 , 胡大一在患者刘先生病历上写下这句话 。 这是两年来 , 他第三次劝患者不用装心脏支架 。
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汉坐诊:两年三劝患者不用装心脏支架
文章图片
胡大一在病历上提醒患者不需要装支架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王春岚摄
刘先生是胡大一的老患者 , 今年60岁 , 有胸闷的老毛病 。 此前 , 他曾在其他医院做检查 , 显示有心血管狭窄 , 开始用药治疗 。 得知心梗急性发作时会有猝死风险 , 刘先生很担忧 。 去年3月 , 听说胡大一在武昌医院坐诊 , 他赶来看病 。 胡大一为他调整了药物 , 开具了“生活处方”:戒烟、增加活动量 。 胡大一还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号 , 叮嘱刘先生有疑问就直接咨询 。
此后 , 刘先生戒掉吸了20多年的烟 , 每天走一万步 。 但是胸闷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 甚至还因此到医院看急诊 。 接诊医生认为需要装支架来预防心梗 , 但手术难度很大 。 刘先生赶紧联系胡大一 。 看到他的检查结果后 , 胡大一维持了自己的判断:不需要装支架 。
“果然 , 没多久 , 胸闷的情况就有好转 , 我平安回家了 。 ”刘先生回忆 , 他总是白天情况正常 , 晚上躺在床上就不由自主想到自己的病情 , 担心会突发心梗而猝死 , 接着就开始胸闷 , 害怕、恐惧得睡不着觉 。 一次 , 他实在太担忧 , 给胡大一发微信咨询装支架的事情 。 胡大一第二次劝他:不要装支架 。
13日 , 刘先生带着厚厚的检查资料 , 到武昌医院找胡大一复诊 , 又提到支架的话题 。 胡大一第三次劝刘先生别装支架 。 他对刘先生分析:你每次的检查结果变化不大 , 说明病情控制得很好;出现狭窄的血管是小的分支血管 , 情况不严重 , 既没有急性梗阻 , 也不会引发生命危险 , 没必要装支架 , 也起不到预防效果 。 他认为 , 睡觉时不由自主地感觉恐惧、害怕 , 这是焦虑发作的症状 , 由此引发了胸闷 , “所以要坚持吃抗焦虑的药物” 。
“胡教授讲解得蛮过细 , 我听懂了 , 我信他 。 ”刘先生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 , 他决定听医生的话 , 回家坚持吃药、尽量让自己宽心 , 看症状是否有好转 。
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汉坐诊:两年三劝患者不用装心脏支架
文章图片
胡大一在为刘先生听诊 。 通讯员周绮书摄
多次公开呼吁:反对滥用支架
胡大一是著名心血管专家 。 资料显示 , 他1989年参与过中国首台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 并曾在“双抗”药物问世后 , 成为全国推广心脏支架力度最大的医生 。
近年来 , 胡大一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不能滥用支架 。 在6月13日的门诊中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留意到 , 他反复提醒患者 , 不要随意装心脏支架 , 这并不能预防心梗;对另一位有心脏卵圆孔未闭的患者 , 他则强调 , 对方的情况无需做介入封堵手术 , 甚至在病历上写下提醒:卵圆孔未闭 , 封堵× , 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