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甜蜜诱惑”

【来源:甘肃省疾控中心_健康提示】
小心“甜蜜诱惑”
文章图片
人间四味酸甜苦辣 , 最受欢迎的是甜味 。 甜味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味道 , 因为糖进入身体后 , 经过分解、传递过程然后激活大脑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 , 让人产生快乐愉悦的感觉 。 但是过量摄取糖会导致肥胖、龋齿、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 近年来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减糖对健康的必要性 , 引发了食品领域尤其是饮料行业一场“无糖”vs“有糖”的战争 , 部分产品从包装到宣传都写满了“0糖0脂肪”、“0蔗糖”、“无糖”等字样 。 那么什么是0糖、什么是无糖、这些宣传是噱头 , 还是真的对健康有所帮助呢?
小心“甜蜜诱惑”
文章图片
什么是糖?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的酮类或醛类化合物 , 或在水解后能分解为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 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 , 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C元素与H20聚合 , 所以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
0糖、无糖是完全没有糖吗?
绝对的0糖 , 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 , 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或100mL , 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 而“低糖”则是指食品中糖含量少于5g/100g或100mL 。 只要食品里糖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 就可以宣传为“0糖”或“无糖”食品 。
“0糖”饮料也很甜 , why?
没有加糖 , 为什么还会感觉很甜呢?这是因为添加了非糖类的甜味剂 。 甜味剂甜度很高 , 一般是蔗糖甜度的200至500倍 , 有的高达2000倍 。 天然甜味剂的主要产品有:甜菊糖、甘草、竹芋甜素等 。 人工合成甜味剂就更多了:糖精、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或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3氯蔗糖等等 。 在食品饮料中加一点就能够达到与糖一样的甜度 , 所以市面上很多无糖饮料和有糖饮料口感一样 , 甚至比有糖饮料还甜 。
小心“甜蜜诱惑”
文章图片
0糖食品能减肥吗、能预防糖尿病吗?
无糖食品中的糖指的是单糖和双糖 。 无糖饮料常常给人不含糖 , 低卡路里的错觉 , 但是过量饮用仍然会引发肥胖的 。 而且糖尿病并不是由吃糖或者喝含糖的饮料导致的 , 但长时间的摄入糖分大于消耗也会加大患糖尿病的风险 。
小心“甜蜜诱惑”
文章图片
做个理性消费者!对“无糖食品”不盲从不迷信 , 均衡搭配一日三餐 , 做到吃动平衡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
小心“甜蜜诱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