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跟着《寻味二十四节气》学做几道消暑美食

今日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 , 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 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 夏至之后 , 阴气始生 , 阳气开始衰退 。
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 。 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 。 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 , 也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有“夏至馄饨冬至团 , 四季安康人团圆”的习俗 , 也有“夏至馄饨免疰夏”的讲究 。
无论是北方人吃的夏至面也好 , 还是南方人吃的馄饨也罢 , 它们都承载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寻味二十四节气》里介绍了哪些夏至美食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吃面
夏至多以面祭祖 , 故家家吃面;冬至 , 多以饺子祭祖 , 家家吃饺子 , 俗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 。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古代祭神、祭祖之传统的演变和遗存 。
这里说的吃夏至面 , 主要指的是面条 。 说到面条 , 它可以说是我国非常古老的食物之一了 。 早在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喇家遗址中 , 就曾出土了一些面条 。 不同于后世通常以小麦为原料碾制的面粉 , 这“面条”的主要成分却是小米、黄米 , 而且还有油脂成分 , 是调过味的 。
夏至已至,跟着《寻味二十四节气》学做几道消暑美食
文章图片
冬日吃碗热汤饼很容易理解 , 夏至吃面是怎么来的呢?除了祭神、祭祖的风俗演变之外 , 最直接的原因是夏至开始收新麦子了 。 小麦传入中国后 , 黄河流域的先人们最早依循着春种秋收的方式耕种 , 后来渐渐发现 , 小麦这种作物若在秋末耕种 , 夏至前后就可以收获 。 汉代时期的中国人首先发现并成功培育了宿麦这一品种 , 也就是著名的冬小麦 。 冬小麦秋天耕种 , 到夏至收割 ,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夏秋之际粮食青黄不接的问题 。 一冬的储粮已经告罄 , 眼下新麦子又可以收割 , 就像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所写:“二麦俱秋斗百钱 , 田家唤作小丰年 。 饼炉饭甑无饥色 , 接到西风熟稻天 。 ”
收完麦子 , 最直接的想法肯定是尝尝新 , 体验一下收获的幸福感了 。 清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写道:“麦青作碾转 , 麦仁作肉粥 。 ”中原很多地区 , 至今仍会在夏至时节吃这种叫作“碾转”的面食 。 不过碾转是什么呢?
夏至已至,跟着《寻味二十四节气》学做几道消暑美食】新麦子刚下来 , 来不及磨成面 , 就想尝尝鲜 , 怎么办?于是人们就把尚带青色的麦穗煮熟 , 搓下绿色的新鲜麦粒 , 直接放在石磨上碾压 , 还带有水分的麦仁 , 在两扇石磨的缝隙一过 , 就变成了一种不规则条状的面食--碾转 。 碾转带着新麦子天然的清香 , 又有韧劲 , 又好吃 。
夏至已至,跟着《寻味二十四节气》学做几道消暑美食
文章图片
永康麦饼
夏至已至,跟着《寻味二十四节气》学做几道消暑美食
文章图片
夏至夜 , 在永康、浦江等地农村 , 擀面为麦饼 , 烤熟 , 卷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 , 谓之“卷麦饼” 。 亲邻互相馈送 , 家人分而食之 , 称“醉夏” 。 谚云“夏至夏至 , 麦饼尽吃” , 夏至到来 , 诸暨好多农村就有做夏至麦饼、吃夏至麦饼的习惯 , 如应店街、次坞 。 夏至麦饼用小麦粉做成 , 形如半月 。 “夏至麦饼” , 顾名思义 , 就是夏至要吃的饼 , 诸暨的夏至麦饼有好几种 , 总的来说 , 必不可少的就是松花粉 , 所以有些地方也叫“松花麦饼” 。 松花具有祛风、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 诸暨人夏至喜欢吃松花饼 , 这样到了真正的三伏天就不会被烈日高温侵蚀到身体 。 由此 , 松花饼不止于美食 , 更是我们先人的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