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成长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吉林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夏至时节 , 走进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玉米生产基地 , 免耕播种土地平整肥沃 , 一株株长到50厘米-70厘米高的玉米苗经过雨水的浇灌更显茁壮 , 广袤的黑土地在一片翠色中焕发着盎然生机 。
茁壮成长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吉林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图片
2021年 , 我省印发《关于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提出七大重点27项具体任务 , 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 , 增强其自身发展实力 , 拓宽其服务和带动功能 。
截至2021年末 , 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4.6万个、8.1万个 , 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多人 , 土地流转近266.67万公顷 , 占家庭承包面积的一半以上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茁壮成长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吉林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图片
创新托管模式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如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 引领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近年来 , 我省组织27个产粮大县和四平铁西区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 , 探索形成了以全程托管为主、环节托管为辅、土地股份合作等为补充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 , 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 , 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 。
“真正想把土地托管做好一定要具备三方面要素 , 在硬件上配备专业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 , 软件上要有标准的系统规划 , 将技术和管理有效及时落实到位 。 ”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 。
多年来 , 德惠市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不善管理、先进科学技术推广难等问题 , 以为农户提供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程服务为切入点 , 推广面向年老体弱农户的“全程生产托管” , 面向季节性外出务工农户的“关键环节托管”和面向小农机户的“合作式托管” , 形成了“合作社+基地(村级服务站)+农户”的全新现代农业生产和服务组织形式 。
茁壮成长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吉林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图片
“什么都不用操心 , 合作社全程管理 。 去年玉米产量再创新高 , 我这3公顷地产粮能达到8.4万斤左右 , 增产明显 。 ”合作社“村级服务站站长”松花江镇鲍家村农民毕树芳既高兴又满足地对采访人员说 , 守家在地还能脱身兼职挣钱 , 把地交给合作社心里托底了 。
土地变股权 , 农户变“股东” , 种地“零”成本 , 收益靠分红 。 在四平铁西区九间房村和獾子洞村 , 随着“带地入股”模式的整村推进 , 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田保姆”带来的省心与便利 。 首批“带地入股”农户每公顷分得红利1.5万元到1.9万元 , 与土地流转经营相比每公顷增收1万元左右 , 与自主经营相比每公顷增收1300元到3000元 。
茁壮成长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吉林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图片
对于“带地入股”模式的创新优势 , 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侯刚给出了答案 , 通过采用“产量保底收益+超产分红收益+惠农政策资金收益”模式 , 购买“带地入股”玉米产量保底收益险 , 保障农民收益 。 以村里各社为基本单位 , 从入股农户中推选3名代表为监事会成员 , 全程参与农资采购、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管理 , 并随时向社员公开财务账目 。 粮食收获后合作粮库提供5个月免费仓储 , 烘干仅收取成本费用 , 解决收储服务问题 。
“加入合作社后 , 土地连成片 , 消除田间路 , 通过统一购入生产资料 , 统一农机作业服务 , 统一销售 , 统一管理 , 标准化作业 , 1公顷地累计降低成本支出共2000元 , 合作社还帮着先垫付 , 卖粮后再收回 , 无需前期投入 , 这好事儿上哪找去 。 ”九间房村村民杨玉春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