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二 )


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文章图片
张子新:通心络或成为解开冠脉微循环障碍难题的密钥
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文章图片
冠脉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广泛存在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介绍 , 有研究显示 , 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发生率约为45%~60% 。 CMV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潜在的心衰等 。 虽然不同的微血管疾病表现不同 , 靶器官各异 , 但保护靶器官、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大血管相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降低死亡率的大体方针是共通的 。
张子新教授指出 , 控制与微血管疾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的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是防控、治疗CMVD的基石 。
对于诊断明确的CMVD , 可给予药物治疗 。 张教授表示 , 目前证据充分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尼可地尔和通心络胶囊 , 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 。 张子新教授特别指出 , 通心络胶囊具有多靶点的作用 , 其对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缓解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障碍等具有综合的治疗作用 , 或可成为解开冠脉微循环障碍难题的密钥 。
心律失常篇王祖禄:参松养心为解决心律失常治疗难题提供新思路
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文章图片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 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室颤 。 临床上 , 室性心律失常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 。 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王祖禄教授介绍 ,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与张澍教授等专家牵头的调查研究IncidenceofsuddenCardiacDeathinChina指出 , 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人 , 若以13亿人口推算 , 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 。 其中多数的心脏性猝死由心律失常导致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 。 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 , 但在治疗效果、医疗资源配置以及药物经济学上 ,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地位仍不可动摇 。
临床上 , 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局限性 , 有致心律失常和心脏外毒副作用 , 并且会增加其他药物的血药浓度 , 降低其他药物的排泄 , 在治疗联用时 , 不良反应更强 , 会造成严重窦缓、低血压、严重传导阻滞等 , 还可能导致负性肌力作用增强进而导致心功能恶化甚至心衰 。
近年来 , 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先后开展了治疗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六项循证医学研究 , 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有不俗的表现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伴心功能不全和室早伴窦性心动过缓研究 , 作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为解决心律失常临床治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 相关循证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控制无或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早 , 尤其对于心衰合并室早 , 和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的患者 , 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有效减少室早负荷 , 且可改善心功能和有限度地提升窦性心律患者的心室率 。
王祖禄教授对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中的应用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 , 参松养心胶囊对于症状性室性早搏患者安全有效 , 由于其有提高窦性心率的作用 , 尤其适用于窦缓伴有室早的患者 。 其次 , 对于症状性室性早搏虽未合并心动过缓 , 但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下出现了窦缓或有心动过缓倾向者 , 可尝试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 , 以减少心动过缓导致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