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融媒体采访人员黄晶
近日 , 历时7天的线上第26届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圆满落幕 , 大会收官之作——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防治论坛压轴出场 。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出席并参与了讨论 。
微血管病变是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未突破的难题 。 在致辞中 , 韩雅玲院士表示 , 近年来 , 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病和微血管病防治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 。 期待通过中医和西医等广泛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 有更多高质量中医药循证研究的开展与发表 。
此次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防治论坛汇集了我国心血管领域多位权威专家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定尹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树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宫丽鸿教授主持并参加讨论 。
冠脉微循环篇杨跃进:解决AMI心肌无复流 , 通心络胶囊临床应用五大指征
心血管疾病防治论坛,共话微血管病变防治方案
文章图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致命性高的危重急症 , 临床首选冠脉再通治疗 , 以挽救缺血的心肌 。 “但冠脉大血管开通不等于心肌组织再灌注 , 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等难题如影随行 , 困扰着医生 , 影响手术预后 , 成为当今再灌注治疗时代的国际性难题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表示 , 无复流与微血管“堵塞”有关 , 通心络胶囊或可成为解决这一国际难题的通行证 。
基于通心络胶囊的作用机制及前期研究 , 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 。 结果显示 , 通心络具有保护心梗再流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得到保护后 , 也会反过来保护心肌细胞 。 杨跃进教授指出 , 通心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 , 缩小AMI心肌无再灌注面积 , 减轻心肌出血、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 , 最终缩小心梗面积 。
为探究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 , 杨跃进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 结果表明 ,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安慰剂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 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65.74%vs.45.95% , P<0.01) , 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34.26%vs.54.05% , P<0.01) 。 180天时 , 与对照组相比 , 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P<0.05)、缩小心梗面积(P<0.05)、改善心功能(P<0.01) 。
心脏破裂是AMI再灌注治疗时代患者重要的致死因素 , 但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尚无防治推荐方案 。 为防治AMI无再流及心肌出血 , 预防心脏破裂 , 提高AMI患者的存活率 。 结合过往多项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 , 杨跃进教授课题组提出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负荷他汀和尼可地尔的“心三联”治疗方案 。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 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共收治AMI患者959例 , 死亡17例(心脏破裂8例 , 占比47%) 。 在使用“心三联”方案后 , 2016年CCU收治AMI患者1010例 , 死亡15例 , 心脏破裂3例(占比20%) , 且均为发病12小时内的患者 , 入院前就已发生心脏破裂 。 杨跃进教授指出 , “心三联”方案通过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或屏障功能 , 防治AMI无再流及心肌出血 。 因此 , “心三联”方案有望能够预防AMI患者的心脏破裂 。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 杨跃进教授总结出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应用的五大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