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国家出台细则“保驾护航”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 , 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 , 截至目前 , 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 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
我国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国家出台细则“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各地依托实体医院加快发展互联网医院 , 互联网诊疗逐渐成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一项重要创新 。 据统计 , 截至去年底 , 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到2.98亿人 , 比2020年增长了8308万人 , 在线医疗用户占网民总数的28.9% 。 截至目前 , 全国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超过50%开展了预约诊疗 , 其中超过4800家医院能够做到分时段的精准预约诊疗 , 避免了医院人员聚集 , 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 同时 , 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超过90%的县(市、区) , 不仅让基层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 也带动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
为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 ,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 , 要求互联网上发生的诊疗行为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进行 , 对互联网医疗实行“线上线下同质化监管” 。
我国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国家出台细则“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细则》强调 , 医疗机构应当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进行实名认证 ,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合法资质 。 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 , 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 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 互联网诊疗实行实名制 , 患者有义务向医疗机构提供真实的身份证明及基本信息 , 不得假冒他人就诊 。 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 , 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 , 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 《细则》明确 , 互联网诊疗病历记录按照门诊电子病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 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诊疗中的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等过程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 。 医疗机构应建立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隐私保护等制度 。
我国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国家出台细则“保驾护航”】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