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快速进展的高龄囊实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报道( 二 )


手术治疗快速进展的高龄囊实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报道
文章图片
手术治疗快速进展的高龄囊实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报道
文章图片
术后予止血(1~2d) , 甘露醇脱水(第1天 , 25g , q8h;第2~8天 , 25g , q6h;第9天 , 25g , q8h;第10~13天 , 25g , q6h;第14~16天 , 25g , q8h , 第17~19天 , 25g , q12h;于第16~21天联合呋塞米片20mg口服 , q12h);纠正电解质紊乱 , 雾化、通便等处理 。
术后病理诊断 。 1)“右颞颅内肿瘤实体”:过渡型脑膜瘤 , WHOⅠ级;2)“右颞颅内囊肿壁”:少量脑组织及软脑膜组织 。 免疫组织化学:EMA(+++) , PR(+) , GFAP(-) , Ki-67(10%) , CD57(-) , CD56(++) 。 见图3 。
手术治疗快速进展的高龄囊实性脑膜瘤1例并文献报道】2.讨论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 临床多见 , 多为良性 , 缓慢生长 , 常为宽基底呈膨胀性均匀生长 , 囊实性或不典型少见 。 囊实性生长改变的脑膜瘤术前易误诊为胶质瘤 , MR平扫+增强+丙氨酸MRS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 MR成像预测肿瘤质地 , 也有助于肿瘤性质的判断 。 本例的几个主要特点及思考:
特点一:肿瘤占位效应明显但临床症状不明显 。 术前复查MR检查提示桥脑中脑受压显著 , 桥脑中脑几乎位于中线对侧 , 但患者意识仍呈嗜睡-昏睡状态 , 可唤醒 , 纳差 , 主要体征为上睑下垂 , 无法睁眼 , 左侧肢体乏力;分析可能原因:老年患者脑组织萎缩 , 颅内空间较大 , 肿瘤压迫 , 症状缓慢进展 。 直至术前 , MR提示桥脑中脑明显压迫 , 患者意识状态几乎无明显加深 , 除原有上睑下垂 , 无法睁眼 , 左侧肢体乏力体征表现外 , 体征上无明显进展 , 经入院加强脱水治疗 , 患者进食情况明显改善 , 嗜睡-昏睡状态反而改善 ,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明显不对称 。
特点二:肿瘤实体进展不快但囊体增大较快 。 对比前后MR检查 , 囊肿增大比例明显大于肿瘤实体变化 。 术前2个月与术前MR检查对比 , 囊肿增大是造成压迫的主要原因 。 入院前1周时间 , 患者症状加重 , 出现为对侧肢体乏力 , 考虑1周内肿瘤合并囊肿组织增大压迫中脑 , 但临床症状不典型 。
特点三:囊壁早期强化明显但后期强化不明显;肿瘤早期脑膜尾征显著 , 但后期脑膜尾征不显著 。 对比前后磁共振 , 后期肿瘤囊壁扩大而强化不显著 , 术中见囊壁类软脑膜改变 , 考虑两种可能:①肿瘤生长侵犯部分软脑膜 , 黏连后产生活辦 , 肿瘤分泌及脑脊液囊内积聚 , 形成囊肿可能 , 此时该部位软脑膜血供增加 , 强化明显 , 后期因囊肿急剧扩大 , 血供减少 , 强化表现不典型;②肿瘤瘤源于硬脑膜 , 分泌性生长 , 硬膜内外层被分离 , 突入脑内生长 , 后期因“盗血现象” , 囊壁供血减少 , 强化不如首次检查明显 。 同时 , 后期囊壁扩大 , 也导致肿瘤近缘处瘤壁菲薄 , 整体呈均一性强化 , 脑膜尾征不如第:1次检查明显 , 但在冠状位 , 仍可见明显的“犄角”状突起 。 根据术中囊液颜色类脑脊液颜色改变结合相关研究结果 , 考虑第一种情况可能性大 。
特点四:脑内血管参与脑组织外肿瘤供血 , 肿瘤切除术后白质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 考虑原因:①肿瘤自身特点及高龄患者合并脑组织萎缩 。 肿瘤血供丰富 , 与高颅压共同作用 , 导致瘤周脑组织的相对缺血 , 造成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异常及对侧肢体功能受损;术中见颅骨侵袭情况不显著 , 且肿瘤部分供血小动脉自侧裂分出 , 故术中一度考虑肿瘤为脑内起源可能性大 , 判断有误;②手术后正常脑组织血供增加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 , 静脉回流重建晚于动脉血供恢复;③老年人血管条件不好 , 血脑屏障不健全 , 肿瘤相关因子更容易破坏血脑屏障 , 渗透性脱水剂在血脑屏障破坏情况下效果不佳 , 脑白质水肿改善时间较晚 , 后期予甘露醇联合速尿交替使用 , 方取得较好脱水效果 。 特点五:囊实性生长脑膜瘤向颅内生长 , 颅内供血 , 经验判断有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