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到底该如何理解?( 二 )


这个理解虽然并没有错 , 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 , 阳气为什么突然就不能固护了?也就是说 , “阳强不能密”只不过是一种浅显的表现而已 , 真正需要去改变的 , 那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阳强” 。
《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到底该如何理解?
文章图片
请注意这里的“强” , 并不是简单的强盛之意 。 相反 , 这里的“强”更以虚衰不足为主 。
这又得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解释了 , 中华文化历来就推崇中庸之道 , 阳气充沛也是一样 。
当阳气充沛而正常的时候 , 我们其实并不会感受到太多明显的阳热之气 , 一旦自我感到明显的火热阳气了 , 多数是亢阳之征 , 比如阴虚不能涵阳之类 。
最后 , 如何理解“阳密乃固”这个说法 , 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气通天论》里的原文来理解:
《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到底该如何理解?
文章图片
(阳气)清静则肉腠闭拒 , 虽有大风苛毒 , 弗之能害
《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到底该如何理解?】看到没有 , 内经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 认为阳气是需要“清静”的 , 那样才能起到固护肌表的作用 。
所谓的“清静” , 其实就是那种“动若脱兔、静若处子”的文静 , 也就是并非不能动 , 而是不需要动就能自然达到温煦和固护的目的 , 这才是阳气的最佳状态 , 也是阴阳平和的最高境界 。
《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到底该如何理解?
文章图片
?总结起来 , 我认为对于“阳密乃固”的理解 , 其中的“密” , 应该当成“使阳气周严”来理解 , 这样就能更好地和上下文达成共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