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一个良方7味药,专治肩颈腰痛疼痛,缓解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李东垣|一个良方7味药,专治肩颈腰痛疼痛,缓解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文章图片

李东垣|一个良方7味药,专治肩颈腰痛疼痛,缓解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人们时常感叹 , “人到中年万事休” ,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很多疾病开始纷纷拜访“中老年人”了 , 尤其是风湿性疾病 , 更是对中老年人“情有独钟” 。 风湿疼痛看似很一般 , 实则有“锥心蚀骨”之感 , 不信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先生 , 曾用“脊痛项强 , 腰似折 , 项似拔”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 其中痛楚 , 可想而知!对于风湿邪气作祟 , 金元名医李东垣创立了一个经典名方 , 治疗风湿疼痛 , 可谓是颇有效验 , 它就是羌活胜湿汤 。
羌活胜湿汤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内外伤辨惑论》记载 , 羌活胜湿汤由“羌活、独活各一钱 , 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 , 蔓荆子三分”等7味中药组成 , 但是《脾胃论》中也记载了羌活胜湿汤 , 不过药量略有差异 。 按照原方煎服方法 , 主要是用二盏水 , 煎去一盏 , 去渣 , 饭后温服 。 不过现代临床中 , 这个方剂的原方剂量太小了 , 可根据现代临床实践调整剂量 , 比如:羌活9g , 独活9g , 藁本6g , 防风6g , 炙甘草6g , 川芎6g , 蔓荆子3g , 水煎服 。
羌活胜湿汤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作用很强 , 那么它的配伍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呢?全方以羌活、独活为君药 , 主要起到散周身风湿、利关节而通痹 , 其中羌活祛上半身风湿 , 独活祛下半身风湿;以防风、藁本为臣药 , 起到祛风、胜湿、止痛的作用;以川芎、蔓荆子为佐药 , 其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 蔓荆子祛风胜湿;以甘草为使药 , 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 全方辛温发散、祛风胜湿药为主 , 且能鼓舞人体阳气上升 , 因此服用后当微微发其汗 。

羌活胜湿汤是一个治疗风湿的经典名方 , 其中羌活、独活联用 , 是一大特色 。 在《神农本草经》中 , 记载了独活之名 , 但是却有“一名羌活”的说法 , 因此 , 古代本草中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羌活与独活二药是含混的 , 对于羌活与独活的功效差异 , 最早见于隋唐时期的《药性论》 。 《药性论》认为 , 独活的主要作用是 , “主中诸冷湿 , 奔喘逆气 , 皮肌苦痒 , 手足挛痛、劳损 , 主风毒齿痛” , 而对羌活的作用 , 却是“治贼风失音不语 , 多痒 , 手足不遂 , 口面歪斜 , 遍身痹” 。
自《药性论》以来 , 羌活与独活虽然正式从本草学与中药学的角度分开了 , 但是 , 由于《药性论》早佚 , 因此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 , 依然是含混不清的 。 虽然在《神农本草经疏》里 , 对于羌活和独活的用法 , 有了新进展 , “羌活气雄” , “治足太阳风湿相搏 , 头痛肢节痛 , 一身尽疼” , “非此不能除”;“独活气细” , “治足少阴伤风头痛 , 两足湿痹不能行动” , “非此不能除” 。 又加上缪希雍的《本草经疏》中说“二药本一种”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 , 于是又再一次回到原点 。
但是 , 李东垣所创的羌活胜湿汤将羌活、独活联合使用 , 完美避开羌活、独活单独使用的各种争议 , 不管羌活、独活是一种 , 还是两种 , 一起联合运用 , 必能发挥1+1>2的效果 。 虽然 , 历代医家将羌活独活联合运用的 , 并不是只有羌活胜湿汤 , 但是最有名的 , 肯定是羌活胜湿汤 。 而且 , 自李东垣创方之后 , 历代医家对它十分推崇 , 而且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增减方 。

羌活胜湿汤的源流 , 虽然目前的文献认为是出自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 , 但是进行追踪溯源 , 会发现它另有渊源 。 李东垣羌活胜湿汤的创制可能追溯到宋代《普济本事方》的芎羌散和《女科百问》的防风汤 , 芎羌散与防风汤的组成基本包含羌活胜湿汤药物组成 , 虽然主治证候存在差异 , 但功能都以散风为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