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肚子胀、不消化、“一切食积”,一个奇妙的方剂,守护脾胃的健康

麦芽|肚子胀、不消化、“一切食积”,一个奇妙的方剂,守护脾胃的健康

文章图片

麦芽|肚子胀、不消化、“一切食积”,一个奇妙的方剂,守护脾胃的健康

每到逢年过节 , 总是爱多吃 , 然而吃多了 , 往往会肚子胀、不消化 , 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 但是食积日久 , 就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 即便是“端午飘香 , 粽情粽意” , 但是吃多了 , 肠胃也是不宜消化的 。 因此 , 家中常备消食化积的良药 , 显得尤为重要 。 对于消食化积的经典良方 , 古往今来有很多 , 但是其中一个良方 , 就连《新白娘子传奇》中提到过 , 它就是“保和丸” 。
保和丸的药物组成其实并不复杂 , 全方由“山楂六两 , 神曲二两 , 半夏、茯苓各三两 , 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 。 具体制作方法是 , 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 , 炊饼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每次服用七八十丸 , 食远白汤送下;现代用法 , 水泛为丸 , 每次服用6~9克 , 饭后温开水送服 , 也可水煎服 。 清代名医汪昂指出 , 可用炒麦芽煎汤送服保和丸 , 也可以将麦芽一两研末后 , 和在药丸内 , 一起服用 。 现代临床剂量 , 如果水煎服 , 可以按照原方十分之一的剂量 , 也就是:山楂18g , 神曲6g , 半夏9g , 茯苓9g , 陈皮3g , 连翘3g , 莱菔子3g , 或加麦芽3g , 水煎服 。
保和丸出自元代名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 , 对于它的适应证 , 用《丹溪心法》的话说 , 那就是适用于“一切食积” 。 保和丸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 , 临床见症为胸脘痞满 , 腹胀时痛 , 嗳气吞酸 , 厌食呕恶 , 或大便泄泻 , 舌脉上多以舌苔厚腻微黄 , 脉滑为特征 。 保和丸是消导平剂 , 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剂 , 但是它的消导之力稍缓 , 一般适用于食积不甚、正气未虚而偏热的人群 , 若是正气已虚 , 或者偏寒 , 应当适当加减化裁后使用 。

那么保和丸这个经典良方 , 究竟全方配伍暗藏着怎样的密码呢?全方以山楂为君药 , 能消各种饮食积滞 , 尤其对肉食油腻所致的积滞更为适宜;以神曲、莱菔子为臣药 , 其中神曲既能消食积 , 又能健脾胃 , 尤其擅长化酒食陈腐之积 , 莱菔子下气消食 , 尤其擅长消谷面之积;以半夏、茯苓、连翘为佐药 , 其中半夏降逆止呕 , 陈皮理气健脾 , 既可消胀 , 又能消食化积 , 茯苓健脾渗湿止泻 , 连翘清热散结 , 是针对食积容易生湿化热而设 。 全方配伍 , 食积得消、胃气得降、热邪得清、湿邪得去 , 则诸证自愈 。
那么 , 这个方剂为什么取名保和丸呢?想必去过故宫的都知道 , 里面有个保和殿 , 为什么要取名保和呢?保和 , 典故出自“志不外驰 , 恬神守志” , 意思是保持天、地、人的高度和谐 。 不过对于保和的概念 , 最早可以追溯至《魏书》 , 其中有“愿陛下‘遣诸忧虞 , 恬神保和’” 。 结合“保和”之义 , 可以看出 , 中医方药给它取名“保和” , 意在“保持和顺 , 身体安适” , 而明代医家吴昆所说“药味平良 , 补剂之例” , 清代医家张秉成所说“此方虽纯用消导 , 毕竟是平和之剂” , 这些虽阐明了保和丸的核心要义 , 但对保和二字的理解 , 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地步 。 保和丸其实是朱丹溪保障阴阳通畅的基础方 , 仅以和胃消食 , 胃气和则可濡养五脏六腑而论 , 太过表浅 , 也绝非朱丹溪眼界[1

保和丸在《丹溪心法》里 , 共有三个同名方剂 , 其中一个由“山楂四两 , 白术四两 , 神曲二两”等3味中药组成 , 另一个由“山楂三两 , 白术二两 , 陈皮、茯苓、半夏各一两 , 连翘、黄芩、神曲、萝卜子各半两”等9味中药组成 。 但是 , 流传最广、配伍最优的还是这个七味中药组成的保和丸 。 因为这个方 , 以消食药为主 , 着重于去除食积内停之本 , 配合行气、化湿、清热之药 , 以兼顾气滞、湿阻、化热之标 , 可谓是标本兼治、消导并行 , 堪称经典 。 这也不难发现 , 中医方剂在历代的传承中 , 也是有它的优胜劣汰机制的 , 唯有“传世经典方 , 才会永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