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遭遇心肌缺血,如何从容应对?

围术期遭遇心肌缺血,如何从容应对?

文章图片

围术期遭遇心肌缺血,如何从容应对?

文章图片


围术期少数心肌缺血患者包括原有心脏疾病患者可主诉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 。 但是围术期大多数心肌缺血患者因麻醉、手术、镇静术后疼痛与镇静镇痛等可掩盖、忽略或不能主诉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多种症状与体征 。 尤其是手术中 , 处在麻醉状态下的患者 , 更不会准确向麻醉医师提供准确的信息 。 因此 , 在手术刺激、循环波动以及各种仪器设备干扰下 , 更加需要麻醉医师具有准确判断患者心脏状态并及时处理的能力 。

心脏问题 , 无疑是致命的 。 任何小的问题 , 都足以导致整个手术的失败 。 然而 , 即便是错综复杂的情况 , 也一定是有章可循的 。 只要我们准确把握这个“章” , 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 说明准备的重要性 。 而在高风险的麻醉中 , 准备更加重要 。
多项研究显示 , 绝大多数的麻醉风险 , 均与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关 。 这里的准备 , 不仅仅是麻醉医师药品以及抢救物品准备齐全的问题 , 需要围术期中各个环节都做好准备 。 如 , 患者的准备、手术方式准备、手术时间准备以及围术期各个相关科室的准备 。 其中 ,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 , 患者的准备是诸多风险因素中最为难控的环节 。 除此之外 , 麻醉医师的各项准备也成为降低围术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 下面 , 我们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 , 缺血性心脏病史、充血性心脏病史、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慢性肾功能障碍、未控制的高血压、左室肥厚、外周血管疾病、应用洋地黄、高龄、体力严重受限以及高危手术 , 均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 。 因此 , 术前准确掌握患者情况并做好评估 , 是把控围术期安全的重要环节 。 如 , 有心肌梗死史者手术后易再发生心肌梗死 , 原则上择期手术应尽量延迟至心肌梗死6个月以后施行 。
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下列危险因素中三个或三个以上者 , 围手术期易发生心血管意外:
①有心绞痛;
②大于70岁;
③患有糖尿病;
④心电图上有Q波;
【围术期遭遇心肌缺血,如何从容应对?】⑤有需治疗的室早 。
由此可见 , 心肌梗死处于多因素作用下 , 其病情将更复杂 。 因此 , 需要麻醉医师准确评估病情并作出相应的防治方案 , 以策安全 。
当麻醉医师介入到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防治中时 , 麻醉医师往往会采取更为有效的充分镇静、完善镇痛、降低心脏氧耗以及增加心脏供血的一些手段 。 这个环节 , 需要患者以及外科医生积极配合 ,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
尽管术中被大家认为是最为危险的阶段 , 然而麻醉医师完全有能力控制好这一环节:
在诱导阶段 , 平顺的诱导 , 对于防止心脏缺血是非常关键的 。 对于那些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或者已有严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 , 通常采取降低插管刺激、慢诱导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控制循环的办法实现麻醉平稳;

在手术当中 , 由于突发事件出现率下降以及风险出现之前往往有预兆 , 其相对安全 。 这就像进入平流层的飞机一样 , 其事故率大大下降 。
在这个阶段 , 麻醉医师需要做的:
首先是通气 , 一定要保证满意的通气 。 不足或者过度的通气 , 都将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其次是循环 , 要保证患者心血管功能相对稳定以及血容量接近正常 。 血容量中 , 要重点考虑携氧作用的血红蛋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