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来源:庄河发布)
8月份以来大连气温升高
雨水增多 , 温度和湿度
非常适宜野生鲜蘑菇生长
也是市民采食野生鲜蘑菇高峰期
容易发生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为此 , 金普新区疾控中心
在此提醒大家:
为了生命健康 , 请不要采摘
采购、销售、购买、食用不明品种
不明来源的野生蘑菇
谨防中毒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误食野生毒蘑菇的后果
1.急性肝损害型:多数在进食后数小时至30小时发病 。 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多数患者逐渐好转 , 出现1天-2天的“假愈期” 。 之后出现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损害症状 。 少数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少尿、无尿等 。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 , 甚至死亡 。 该型是造成我国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 。
代表毒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2.急性肾损害型:多在进食后6小时-24小时发病 。 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 , 随后出现急性肾损害 , 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 血生化见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 , 少数可伴有肝损害 , 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
代表毒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3.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两小时内发病 , 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 , 6小时-12小时后出现出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肉压痛和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剧增加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 。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 甚至死亡 。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代表毒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4.溶血型:多在进食后30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 , 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 , 随后大量红细胞破坏 , 出现腰部酸痛、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急性肾损害 , 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 , 甚至死亡 。
代表毒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5.胃肠炎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 一般发病快 , 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两小时发病 , 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 。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 。 持续时间较短 , 多在1天-3天好转 , 预后良好 。 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 , 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 甚至休克 。
代表毒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6.神经精神型:发病快 , 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两小时内发病 。 除有消化道症状外 , 还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 如瞳孔缩小、多汗、流涎、兴奋、视物模糊、幻觉、步态蹒跚、谵妄等 , 严重者可出现视觉畸变(小人国幻视症)、狂躁、沮丧、焦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 。 一般预后良好 , 多在4小时-24小时恢复 。
7.光敏性皮炎型:潜伏期较长 , 多在进食后1天-2天发病 , 表现为日晒伤样的皮损 , 暴露皮肤见光后出现红、肿、瘙痒、灼痛等光敏性皮炎症状 。 严重者可出现疱疹 , 少数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
代表毒蘑菇: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凭经验判断很危险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 ,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 , 而且许多野生蘑菇还会发生变异 , 仅凭肉眼和经验极难辨 。 民间所谓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 , 没有科学依据十分不靠谱 。
关于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提示
文章图片
许多市民凭经验判断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极为危险的 。 民间辨别方法中常提到“毒蘑菇颜色光鲜 , 无毒的蘑菇颜色暗淡” , 但较为常见的蛋黄蘑外表就十分光鲜亮丽 , 可它并没有毒;而白毒伞外形看起来和鸡腿菇十分相似 , 却含有剧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