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穿红内裤能否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需要设计不同研究来证明 。
毫无疑问 , 医学已经进入到了循证医学的阶段 。
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 , 是指根据临床证据做出医学的决策 。 证据哪里来?证据从临床研究而来 。
然而 , 很多医生对于临床研究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 这篇文章将把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全部厘清 。
以主任的红内裤为例 。
外科医生都知道 , 手术过程除了受到外科医生水平、患者自身条件、麻醉等因素影响外 , 还经常受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作用 。
比如 , 突发的心脏骤停 , 又比如 , 莫名其妙的大出血 。 有时候手术特别不顺利 , 但确实找不到原因 , 很多医生就难免归咎于未知因素 , 比如五行相克、清明手术、星座水逆等 。
少数外科医生会迷信一些道听途说的方法 , 比如穿红内裤、红袜子、戴大金链子等 , 理论上来讲 , 这些措施能够改善主刀的心理状态 。 但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到底有没有作用 , 目前缺乏相关研究和证据 。
文章图片
那么 , 以主任的红内裤为例 , 穿红内裤究竟能否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呢?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研究来证明这个问题 , 从而为主任穿不穿红内裤提供临床证据 。
1
研究设计类型
1.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
横断面研究是调查某一时间点特定人群的疾病和健康分布情况 。
举例:某时间段内调查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外科主任穿红内裤的比例、频率 , 以及他们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 这一研究可以在男更衣室蹲点进行 , 观察并记录外科主任的内裤颜色 。
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
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比较病例组(患病组 , Case)和对照组(健康组 , control)的暴露因素 , 分析这些暴露因素与是否患病的相关性 , 从而得出导致发病的可能因素 。 因此 , 病例对照研究是由果及因 。
举例:根据并发症发生率高低 , 将外科主任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 , 然后调查他们是否穿红内裤 , 继而分析穿红内裤是不是高并发症发生率的保护因素 。
3.队列研究(Cohortstudy)
队列研究是指将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危险因素分为不同的亚组 , 分析不同亚组之间结局或者疾病的发生情况 , 从而判定这些因素和结局之间的关联性 。 因此 , 队列研究是由因及果 。
举例:根据日常是否穿红内裤将外科主任分为红内裤组(Redpantiesgroup , RPG)和非红内裤组(non-Redpantiesgroup , NRPG) , 长期观察两组外科医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 注意 , 要排除掉不穿内裤的外科主任 。
4.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 RCT)
随机对照试验是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 然后给与不同的干预措施 , 比较不同组别间结局情况 。 RCT和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RCT有随机化和干预措施 。
举例:将外科主任随机分为红内裤组(Redpantiesgroup , RPG)和非红内裤组(non-Redpantiesgroup , NRPG) , 强制要求他们穿红内裤和非红内裤 , 然后比较两组外科医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
2
时间跨度
1.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
是指研究结局和研究数据发生在临床设计前 。 比如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
举例 , 设计了临床研究之后去找过去几年主任穿红内裤的情况 。
2.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
- 疾病|体内有疾,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4种情况,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 切掉的肠息肉,为什么还会复发?3个原因告诉你,别后知后觉
- 极目锐评|36岁歌手嚼槟榔6年患口腔癌病逝,“恶魔果实”的危害不可再忽视
- 痛风“祸首”被查出,医生:炒菜常放这1物,铁打的肾也受不了
- 想在中国玩“套壳”?美媒表示:“沃尔玛的战略是失败的”
- 蔬菜中的“Vc之王”竟是它?辣椒可不只有辣!
- 痔疮真的不算大事!碘伏加它,多年顽固痔疮真的没啦!
- 吃海带是“养肝”还是“伤肝”?医生告诉你:该远离的是这3物
- 解毒的“高手”已找到,不是胡萝卜,敞开喝,排肝毒逐渐健康红润
- 黄思明 要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发展的产区优势、品质优势转化成为市场优势、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