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肥,桑叶长,水乡是吾乡-光明日报-光明网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鱼儿肥,桑叶长,水乡是吾乡-光明日报-光明网
文章图片
磨峥杰 , 80后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农业农村(水利)办公室工作人员 , 主要负责农业产业及桑基鱼塘系统管理工作 。
【青春之我】
湖光潋滟 , 桑叶沃若 。
这就是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的美景 。 何其有幸 ,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美景中 。
2019年 , 我开始负责南浔桑基鱼塘的管理工作 。 初来乍到 , 老同事们四处带着我熟悉桑基鱼塘的有关情况 , 他们带领我参观了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馆 。
完全是一次震颤心灵的学习之旅 , 完全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 养蚕缫丝、鱼桑相生的内容看得我眼花缭乱 。 每一处细节都连通系统工程 , 哪怕一个参观者简单的问题“蚕茧外层的丝线为什么是淡黄色的” , 也意味着讲解者要在桑基鱼塘系统的知识海洋里“泡过”“游过” , 才能讲得清楚 。
在负责桑基鱼塘管理工作之前 , 我只知道湖州的桑基鱼塘历史悠久 , 但我从未思考过它为何能传承至今、它为何有如此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 在学习中、在工作实践中、在与院士专家的交流中 , 我抓住一切机会充实和提高自我 。 三年来 , 我有了一些新的体悟 。
从2500年前开始 , 在这片土地上 , 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 , 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桑基鱼塘系统 。
所谓桑基鱼塘 , 就是“塘基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模式 。 我相信历史上一定也出现过许多农业耕作模式 , 但桑基鱼塘的模式传承至今 。 我认为其中关键的一点 , 在于它“零污染”的特征 。
桑基鱼塘系统取材于自然 , 用物于自然 , 又回归于自然 , 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理念始终深植在祖先的生产实践中 。 两千多年前 , 我们的祖先用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两千多年后这笔宝贵的财富到了我们手里 , 我们理应珍视它 , 从中汲取营养 , 让其所蕴含的可持续之“道”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增添助力 。
我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 , 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 。 我走出大山 , 到城市求学 , 可是我依然对田园生活有无限的向往 。 毕业后 , 我来到水乡湖州 , 工作几经变动 , 我最终与桑基鱼塘系统结缘 。 吾心安处是吾乡 , 我愿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绽放青春 。
(作者:磨峥杰 , 本报采访人员殷泽昊、王美莹采访整理)
鱼儿肥,桑叶长,水乡是吾乡-光明日报-光明网】(本期选题支持: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