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府粮仓” 走进平均亩产逾700公斤的高产田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打开“天府粮仓” 走进平均亩产逾700公斤的高产田
文章图片
百亩水稻规模连片实产验收现场 。 受访者供图
金秋时节 , 成都平原水稻迎丰收!
9月10日10时 , 在邛崃市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千亩核心区内 , 11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 。 收割、脱粒、粉碎稻秆……不一会儿 , 收割后的稻谷装满货车 , 颗粒归仓 。
这是我省首次进行百亩水稻规模连片实产验收 。 经测产显示 , 示范片平均亩产708.8公斤 , 远高于当地水稻560公斤的平均亩产 。
首次百亩规模实产验收有何意义?水稻增产又有哪些秘密?采访人员走进田间地头 , 寻找答案 。
验收意义何在?
测产面积超100亩 , 数据更准确可靠 , 可用来衡量“天府粮仓”建设效果
走进邛崃市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千亩核心区 , 金黄稻浪随风翻滚 , 一眼望不到头 。
一大早 , 测产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在田间展开 。 机器收割、称重、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产量……经过3个多小时的忙碌 , 测产结果出炉:示范片实收面积104亩 , 平均亩产708.8公斤 。 其中高产田块实收面积2.3亩 , 亩产830.3公斤 。
“今年遇到高温 , 但收成比去年还高 。 ”当现场测产组宣读完数据后 , 种粮大户黄光伦满脸笑容 。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 , 现场测产组由农技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组成 , 同时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进行线上验收 , 国家统计局邛崃调查队全程监督 。
打开“天府粮仓” 走进平均亩产逾700公斤的高产田】“这个产量很不错 。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在听到结果后竖起了大拇指 。 他说 , “邛崃市的温度、光照资源和气候条件在成都平原中要差一点 , 全市水稻平均亩产不到600公斤 。 这次百亩实收 , 证明当地水稻规模化种植也能达到高产水平 。 ”
邛崃市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国家级制种大县 , 也是“天府粮仓”建设的重点区域 。 今年8月 , 成都市印发《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 , 明确提出成都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 , 提升建设10个以上10万亩粮油产业园区 。 而邛崃市的1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区就是其中之一 。
此前 , 当地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先行示范 。 2021年 , 邛崃市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 省农业科学院就是共建对口技术单位 。
“此次测产也是一次田间成果检验 。 ”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旭毅介绍 , 去年以来 , 专家团队已在当地开展新技术示范 , 从测产情况看 , 总体效果较好 , 达到了对“天府粮仓”的指标要求 。 下一步 , 将把邛崃打造成全省“天府粮仓”的标杆 , 进一步提升当地粮食产量 。
“这次的验收方式是个重大转折 。 ”李旭毅说 , 过去测产普遍只选择几个攻关田块 , 面积通常只有几亩 , 用小面积的产量来代表整个示范片的产量水平 。 但这次测产面积超过100亩 , 数据更准确可靠 , 可以代表大面积的真实生产水平 , 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 未来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 , 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来衡量“天府粮仓”建设效果 。
高产原因何在?
除了品种 , 更有从育秧、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
7月到8月 , 我省遭遇持续高温极端天气 , 极大“烤”验粮食作物的生长 。
“取得高产很不容易 , 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品种优良 , 另一方面是田间管理技术到位 。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阎洪介绍 , 这次测产的主要水稻品种“川康优丝苗”“隆两优534”及“深两优5814” , 均是往届“稻香杯”获奖品种 , 具有耐热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