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近视五大误区需关注

防控近视五大误区需关注

一名眼科护士正在示范如何正确滴眼药水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昶荣/摄
【防控近视五大误区需关注】“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 , 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cm , 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cm 。 ”这些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近视防控方法 , 来自近日由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 ,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 其中 , 小学生为35.6% , 初中生为71.1% , 高中生为80.5% 。 7月底 ,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主办的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启动 。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在活动上说 , 当前 ,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态势尚未根本转变 , 特别是不少家长对儿童眼保健及视力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科学养育知识和健康护养技能不足 , 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意识不强 , 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不够 。
《指南》明确指出 ,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遍易感 , 必须采取全人群策略防控 , 开展近视防控健康教育 , 增加日间户外活动 , 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 , 建设视觉友好环境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 做好全人群一级防控 。
《指南》发出后 , 国家疾控局组织权威专家进行了解读 。 此外 , 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推出7场专题讲座 , 邀请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了细致解读 。 记者梳理这些专家解读 , 总结了5个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常见的误区 。
误区一:近视不是病 , 不需要特别重视
关于近视的成因 ,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解释说 , 可以把眼睛想象成一台照相机 。 照相机有镜头、机身、底片三部分 , 这三部分必须相互协调 , 外界的景物才能够通过镜头聚焦 , 并在底片上形成清晰图像 。
眼睛的角膜及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眼轴是机身 , 视网膜是底片 。 如果机身长度过长 , 或者镜头的聚焦能力过强 , 平行光线经镜头聚焦后 , 焦点就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 那么视网膜上形成的就是一个模糊的图像 , 这就是所谓的近视 。
“虽然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 但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 还有很多人认为近视不是病 , 不需要治疗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说 。
亢泽峰表示 , 如果近视不及时干预的话 , 由于视物不清 , 眼睛增强调节 , 眼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 , 易造成眼疲劳 , 可能出现眼胀、眼痛、眼眶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 并且近视度数会增加 。
近视一旦发展成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后 , 眼部健康将受到比较大的威胁 。 亢泽峰解释说 , 高度近视会让眼睛出现眼轴拉长 , 玻璃体液化、变性 , 玻璃体可以与视网膜发生粘连 , 并牵拉视网膜 。 当眼球受到外力冲击、外伤时 , 可引起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 。 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 会造成视力极度下降 ,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
关于高度近视的危害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明威补充说 , 高度近视还可能导致核性白内障 , 因为高度近视后晶状体发生了硬化 , 晶状体的核心部分越来越浑浊 , 进而导致视力的完全丧失 。
高度近视还容易让泪液循环所必经的排水途径发生病理性改变 , 泪液循环出不去的话 , 眼压会增高 , 进而导致青光眼 。 除此之外 , 视网膜的被动拉伸还会导致视网膜出血、变性 , 反复出血还容易形成瘢痕 , 进而形成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