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只是表象,共同富裕才是本质( 三 )


总结起来就是农民公社对于当时的中国是必要的 , 也是超前的 。 不过近几年大家都意识到了村集体联合的好处 , 只要可以加以合理的管理制度 , 必定可以收获更多的回报 。
三、人民公社如何发展
人民公社可谓是有利有弊 , 拉不开差距 , 最坏也饿不死人有一口饭吃 , 最好也不过是能吃饱饭 。
整个社会的活力不足 , 不能上进 , 不能平均富裕 , 反而是平均贫困 。 这就导致了人民公社 , 大锅饭等一系列举措遭人诟病 。
人民公社的超前发展 , 并不等同于拔苗助长 , 所谓的超前发展 , 不过是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发展公社 。 在落后时期想要迎头赶上 , 超前发展是极其必要的 。
所有进步都会付出代价或者犯错误 。 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 , 人民公社的作用毋庸置疑 , 在这个时期推广的农业水利技术 。
农业生产技术 , 农村教育体系 , 农村医疗体系 , 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兜了一层安全网 。 单单拿基层教育来说 , 中国人民的文盲率暴跌了百分之八十 , 高中学历的知识分子增加到了五百六十万 。
就算由于之后公社无力支持基层学校 , 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务农的情况下 , 中国的高中生也保持在每年200万左右 。 如果没有这样的基层教育 , 中国的高中生人数应该在几十万左右 。
如果没有当初的行政要求 , 以当时的农村发展程度来说不可能会有如此伟大的战略构思来培养这么一大批知识分子 , 农村教师和农村技术员 。
河北省晋州市有一个完全保存下来的农业公社 。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 , 工分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 好多90后 , 00后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
然而在当地 , 人民所说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工分 。 集中劳作 , 统一上工 , 依然是这里的人民生活的主要色彩 。
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只是表象,共同富裕才是本质
文章图片
为什么这里人民公社可以保存?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当年发展包产到户的时候 , 公社社长是抗战时期有名的民兵队长 , 和彭真等八路军高级将领是生死之交 。
在包产到户实行的浪潮下 , 他几次三番的找人托关系 , 并向省领导保证 , 如果一年之内农民公社的产值比如隔壁村子的包产到户 , 就自动把土地分下去解散公社 。 到了年底果然比包产到户的村庄干的好 , 这样 , 人民公社在这里才得以保留 。
其次 , 在实行人民公社时 , 周家庄第一任书记就实行了严格的"干多少活 , 记多少分"的规定 。
在长时间的摸索中 , 周家庄对于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的细分 。 在这里 , 看门的 , 耕地的 , 做工的 , 队长 , 乡长的工作都由工分支配 , 到年底统一结算 。
甚至耕地的深度 , 耕地离家的远近 , 都在工分的计算考量内 。 分配基本实现了多劳多得 , 在周家庄 , 没有很富的户 , 也没有很穷的户 。
一户人家一人收入四万是平均水平 。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13的河北省农民平均收入 , 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 ,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之相比少了将近6000元 。
这个案例我们值得深思 。 农业想要发展 , 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是农业技术 , 二是农业产业化 。 人民公社恰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
这也是他为什么到了现在依然有生命的原因 。 而包产到户最欠缺的也就是这两点 。
所以就算农民公社有再多的类似于不方便执行 , 监督困难等缺陷 , 只要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 那就一定有它的存活沃土 。
文/文史旺旺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