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只是表象,共同富裕才是本质

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只是表象,共同富裕才是本质
文章图片
人民公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出来的一种不同于寻常的劳动制度 。 集体劳动只是人民公社的表象 , 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其内在本质 。
在当时 , 人民公社根据发展的区域不同 , 还分为"城市人民公社"和"农村人民公社" 。 在当时的我国 , 农村占绝大多数 , 城市较为欠发达的情况下 , "农村人民公社"的情况更为人所知 。
但是不能忽视人民公社的根本 , 是既有农业合作 , 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 , 是社会主义的初级组织结构 。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 , 人民公社最终泯灭在历史长河中 。 人民公社真的一无是处吗?我们该怎么看待人民公社?让我为您一一解答 。
一、人民公社的特点和优点
在历史学中 , 人民公社的特点被定义为一大 , 二公 , 一平 , 二调 。
一大 , 指的是合作的规模大 。 这里的规模大不单单指参与的人数多 , 区域面积大 , 而是更偏重于说明人民公社的合作内容广泛 , 包括了由工业到农业乃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
二公 , 公有化程度高 。 顾名思义就是把可以利用的生产资料归于集体 。 如果集体没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 那么合作生产也成了无稽之谈 。
一平 , 平均主义 。 有人单纯的理解为"干多干少一个样 , 干好干坏一个样" 。 其实不然 , 平均主义应该是相同劳动量获得的劳动成果的平均 。
二调 , 无偿调拨 。 这一项特点是为了照顾没有生产资料的穷苦群众 , 通过公有的劳动资料来获取劳动果实 。
人民公社的优点在于 , 可以集中劳动资料 , 调动一切力量来办大事 。 在生产力缺乏 , 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 , 人民公社能够发挥难以想象的威力 。
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只是表象,共同富裕才是本质
文章图片
比如在当时农民一无所有的时代 , 农民公社将群众联合起来 , 修水利 , 开农田 , 甚至可以集中劳动力生产新的生产工具 。
大家的所有劳动成果 , 评估后统一发放 , 不会出现此多彼少的情况 , 很好的剿灭了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 。
大家的生活都有奔头 , 都参与劳动当中 , 也真正的实现了"劳动最光荣" , 不会由于不同职业而产生心理的落差 。
这样的人民公社解决了个体户无法单独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 将生产当中的危机平均分摊到每一个劳动人民的身上 ,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底线 。
比如一个村庄缺水 , 或者对外交通不便 , 需要开水渠或者开路 。 传统个体小农想要开一条水渠是完全不可能的 。 先不说开水渠和开路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 就算是劳动力方面也不是独门独户可以支撑的起来的 。
人民公社:集体劳动只是表象,共同富裕才是本质
文章图片
就算是有村长或者地主组织人手 , 难免有村民也会抵触不愿意出力 , 而开辟之后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势必不会落到人民群众的手中 。
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村民既出力 , 又无法享受到水渠的便捷 , 被双重盘剥 。 地主和村长一类的人物则依靠类似的手段越来越富 , 底层人民只能祖祖辈辈受到剥削和控制 。
最恐怖的是如果没有科举考试这唯一一个上升途径 , 底层人民手中没有劳动工具 , 没有土地 , 就无法脱离开地主的剥削 。 一旦停止使用劳动工具 , 不继续从事生产来抵抗 。 下场只能是饿死 。 前一段时间"打工人"这个概念特别火 。
就是因为大家发现如果拒绝房贷就会被冻死 , 接受房贷就会被工作剥削 。 自己一直都是一个底层的打工人 , 没有选择和拒绝的权利 , 也没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 , 自嘲为"打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