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抑郁症,好了!张仲景千年经方,清热,安神,见证中医力量( 二 )


怎么知道胃肠有热?很简单 , 患者平时喜欢吃冷饮凉食 。 同时 , 舌苔黄腻 , 关脉滑而有力 。 苔黄腻 , 主有热 。 右关脉 , 候脾胃 。 滑而有力的脉象 , 可以主热 。
所以说 , 这个患者 , 阳明有热 。
这个热邪 , 是可以扰神的 。 所以 , 当阳明热邪上犯于心 , 扰乱心神 , 那患者自然就会出现一系列神志错乱的现象 。
那么 , 患者这个阳明之热 , 哪儿来的 , 考虑和之前多年的郁怒、郁闷、少言有关系 。 说白了 , 就是有怒气 , 上火憋出来的 。 怒气内郁 , 痰热交织 , 日久耗伤阴津 , 形成阳明之热 。
我这么说 , 你能理解吧?
所以说 ,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 最关键的是清阳明之热 。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生石膏60克 , 知母、粳米各18克 , 甘草和石菖蒲 , 各12克 , 夜交藤和炒酸枣仁 , 各30克 , 水煎服 , 每日一剂 。
这里头 , 夜交藤和炒枣仁是安神的 , 石菖蒲是开窍醒神化痰浊的 。 这些 , 不必多说 。

关键 , 是生石膏、知母、粳米和甘草这四味药 。
这四味药 , 组成了著名的清热剂 , 白虎汤 。 它的原始组成 , 是石膏30克 , 知母9克 , 炙甘草3克 , 粳米9克 。 它出自《伤寒论》 , 是仲景的经方之一 。
它最初治什么呢?就是人感了伤寒以后啊 , 邪气往里传 , 化热 , 使得阳明经有了热邪 , 形成所谓阳明气分热盛证 。 患者表现 , 就是脸红、身热、特别渴、爱喝凉水、多汗、恶热、脉洪大有力或者滑数 。
这个时候 , 就用白虎汤来清热 。 其中的石膏 , 辛甘大寒 , 可以制阳明热邪 。 知母清热滋阴 。 甘草和粳米 , 可以养胃护津 。

对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 , 既然问题毫无疑问出在阳明有热 , 那正好利用白虎汤清热 。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
在这个基础上 , 再加点安神开窍之品 , 患者自然就好转了 。
现在 , 我们来回想开篇时提出的问题——中医 , 算不算科学 。
按理说 , 这抑郁症 , 不好对付 。 你没看吗?有那么多人 , 因为抑郁症自杀了 。
现代医学 , 对它的治疗 , 形成了一套很不错的理论和方法 。 这些 , 文老师不精通 , 也没资格评价 。
我只能说 , 中医用它质朴的思维模式来解读它 , 然后治疗它 , 也是确有成效的 。 既然理论成功 , 实践成功 , 那你说中医在这方面 , 算不算科学呢?当然算 。 实践结果 ,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所以说 , 中医 , 你别看没那么多深奥的数字 , 没有那么多的公式定理 , 也没有纷繁复杂的化学符号 , 但它依然是科学 , 而且已经为临床 , 所验证了几千年 。
临床上 , 因为久怒郁闷生热 , 而影响心神的例子有很多 。 医案里的方子 , 值得专业中医同道们好好揣摩借鉴 。 非专业读者 , 不宜盲目尝试 , 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加减调整 。
好了 。 这个事儿 , 我就说这么多吧 。 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