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 , 术前均行CT(或MRI)平扫+增强检查 , 对出血部位定位后 , 取血肿对侧卧位 , 全麻 , 于血肿同侧区域 , 强力碘消毒 , 铺无菌巾 , 作额颞部弧形手术切口 , 剪开硬脑膜后暴露脑组织 , 开颅 , 以近距离的方式切除血肿 , 必要时将骨瓣同时去除 。
引流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 , 术前准备同对照组 , 用立体定向仪(ASA?620 , 深圳安科公司)测量准确定位 , 穿刺靶点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中心点 , 避开血管、重要脑功能区 , 并选择血肿长轴为穿刺路径 。 在血肿侧乙状窦后平耳孔处作一3~5cm横切口 , 依次切开头皮、皮下组织、肌肉 , 使用磨钻磨孔或电钻钻孔 , “十”字切开硬脑膜 , 将血肿穿刺针通过导向器导入至穿刺靶点 , 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出血肿 , 超早期以减压为宜 , 发病24~48h抽出量控制在30%~70% , 避免术中出血 , 再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血肿 。 如血肿腔内呈负压 , 为防止空气逸入颅内可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 术后血肿腔内注入氟美松5mg , 1次/d , 连用3~5d 。 严密监测血压、瞳孔、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患者意识情况 。 保证引流管通畅 , 及时清除管腔堵塞物 , 2~3d拔管 。
三、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前血肿量 , 血肿量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住院时间 。
2.疗效:采用GOS评分评估其疗效 , GOS评分分为5个等级:1级表示死亡;2级表示身体无知觉 , 类似植物人;3级表示需要他人照顾 , 不能独立生活;4级表示可以独立下床等基本活动 , 但无法正常交流;5级表示可以正常交流 , 机体恢复良好[11] 。 4~5级定为治疗有效 。
3.血清AQP4、TSP1和TSP2水平: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与手术后的第12天清晨 , 采空腹静脉血5mL , 设定离心机(半径13.5cm)转速1500r/min , 离心10min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杭州联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患者血清AQP4、TSP1、TSP2水平 。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4.脑水肿体积:以颅脑CT的相关数据完成 , 脑水肿体积=总占位效应体积?血肿体积 。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果
一、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引流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 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 , 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2) 。
文章图片
二、2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引流组的术后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3) 。
三、2组患者血清AQP4、TSP1、TSP2水平比较入院第2天 , 2组患者的血清AQP4、TSP1、TSP2水平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d , 引流组患者的血清AQP4、TSP1、TSP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 且较入院第2天的血清水平降低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4) 。
文章图片
四、2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比较2组患者术前脑水肿体积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脑水肿体积比对照组小 , 且较术前体积减少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5) 。
文章图片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