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脑出血属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 发病率约占脑出血的60% , 居于脑出血首位[12] 。 血肿易压迫脑组织及临近血管 , 同时在其凝结、液化过程中产生毒性物质 , 易引起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甚至偏瘫、失语等 , 致残率极高[13] 。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 可减轻颅内血肿占位效应 , 但术中出血量较多 , 手术疗效欠佳 。 汪瑞等[14]研究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 , 传统开颅手术创伤较大 , 并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或改善预后 。 立体定向技术穿刺是指在立体定向仪指导下 , 实现精准定位 , 避开脑部重要功能区 , 实现极小损伤的穿刺 , 避免脑组织长时间暴露 , 引流时间缩短 , 既可以清除血肿 , 也可以减少创伤[15] 。 本研究主要探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血清水平和脑水肿的影响 。
研究结果显示 , 引流组围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 术后疗效较对照组好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说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指标 , 促进其恢复 。
分析原因为:(1)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定位精准、清除血肿简单有效 , 血肿清除率提高;(2)相较于对照组 , 引流组患者手术创口小 , 受创伤面积不大 , 因此手术时间快、术中失血量较少 , 且能够通过定向定位精准引流 , 抽吸血肿 。 惠培泉等[16]研究也显示立体定向仪能够精准穿刺血肿靶点 , 避免多次穿刺引发的出血风险 , 患者创伤恢复也更快 , 从而使住院时间缩短;(3)脑出血后 , 血肿压迫基底节区重要纤维 , 常引起肢体运动障碍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主要在血肿腔内操作 , 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 且血肿的液化、引流也使受压迫脑神经得以恢复 , 因出血凝结、液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毒性物质也随引流排出 , 继发性损伤减少 , 患者恢复速率加快 。
AQP4是脑出血后释放的活性成分 , 跨膜转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在脑出血发生时 , 机体分泌大量凝血酶 , 导致脑水肿及血肿 。 TSP1及TSP2属调节型机制糖蛋白家族成员 , 主要激活血小板、内皮细胞、神经元等分泌 , 在病变区环境刺激下 ,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TSP1及TSP2表达水平异常升高 。 本研究发现 , 引流组患者术后血清AQP4、TSP1、TSP2水平较对照组低 , 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小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说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可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AQP4、TSP1、TSP2水平 , 减少脑水肿体积 。 分析原因为:患者经过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后 , 血肿得到及时有效地清除 , 使颅内压力降低 , 解除血肿对附近脑组织的压迫 , 从而使脑内血流得到改善 , 恢复供氧 , 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 , 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与细胞间异常连接 , 血清TSP1、TSP2水平下降;氧自由基生成减少 , 脑部Ca+释放减少 , 蛋白激酶C活性降低 , 血清AQP4水平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 , 引流组定向抽吸血肿 , 手术创口小 , 血肿附近脑组织受损害较轻 , 再加上脑出血后及时降低AQP4水平能够减缓脑水肿发展程度 , 故引流组水肿体积较小[17] 。
综上所述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指标、增强疗效、降低血清AQP4水平、减少脑水肿体积 , 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外科术式来选择 。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 详见原文(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