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乡村面貌新!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走笔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一根网线连起城乡 , 实现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资源下沉;一部手机实时监测 , 完成农产品全生产流程管理;一个平台汇聚信息 , 村中大事小事尽在掌握……随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 我省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转变 , 展现出一幅幅智慧乡村新图景 。
“云上”乡村面貌新!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走笔
文章图片
手机成了新农具 , 数据成了新农资 。 近年来 , 随着我省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 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省情的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运行模式 , 打造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云码村社”一体化应用服务体系 , 初步形成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村经营网络化、农村管理在线化发展格局 。
“云上”乡村面貌新!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走笔
文章图片
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机农艺相融合
抓住科技兴农的“牛鼻子” 。 多年来 , 我省在“智慧农业”上下足功夫 , 基于5G网络的智慧监测系统、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抗旱节水、统防统治……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在农田里“碰撞” , 让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儿” , 农民种粮更轻松 。
在梨树县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玉米田里 , 高倍变焦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测田间管理 , 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观测气象数据 , “智慧农业”指挥平台大屏幕上土地监测情况一目了然 , 数据通过手机实时传送到农户手中 。
“温度、湿度、阳光、降雨量、气压、风速等 , 基于5G网络的监测系统 , 田间每个角落都能看到 , 就像是气象哨 , 谁能想到有一天种地还能这么轻松!”八里庙村村民杨景桐感叹 , 通过大数据分析 , 春天选择适宜温度播种 , 夏天观测病虫害情况进行田间管理 , 秋天根据籽粒饱满程度实时收割 , 现在种粮 , 真是挑上了“金扁担” 。
“云上”乡村面貌新!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走笔
文章图片
打开手机 , 指尖轻触 , 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调出了一幅播种时农机作业轨迹图 , 对采访人员说:“有了这张图 , 待到秋收时节 , 农机就能按照春耕时的轨迹收割玉米了 。 ”在合作社驻点开展科研的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为农机安装了无人驾驶系统 , 具有精准播种、自动收割等多项功能 , 实现远程遥控 。
近年来 , 我省启动了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 , 免耕播种机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并同步上传 , 固化保护性耕作地理坐标 , 实现全省统一管理 。
目前 , 全省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 , 即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第一 , 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第一单 , 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第一 , 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第一 , 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 。
“云上”乡村面貌新!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走笔
文章图片
农村经营网络化“云”上指导解民忧
2018年起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了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吉农云”)建设 , 设计了手机应用端“吉农码” , 为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 探索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展新服务 。
“水稻的育苗、育秧环节对于水稻的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而水稻的育秧育苗还要从水稻的品种选择讲起 , 今天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水稻品种选择方面的相关知识 。 ”3月17日 , 在“吉农云”平台直播间里 , 讲师赫兵正在为农民朋友线上培训备春耕生产技术 , 1小时内点击量超过10.4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