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静脉采血最新行业标准!( 三 )


5.7 绑扎止血带
止血带绑扎在采血部位上方5 cm~7.5 cm的位置 , 宜在开始采集第一管血时松开止血带 , 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 min 。 如某些情况止血带需要在一个部位使用超过1 min , 宜松开止血带 , 等待2 min后再重新绑扎 。 如需绑扎止血带的部位皮肤有破损 , 宜选择其他的采血部位 。
在穿刺时可让患者攥拳(不可反复拍打采血部位) , 使静脉更加充盈 , 以利于成功穿刺 。 穿刺成功后宜让患者放松拳头 , 尽量避免反复进行攥拳的动作 。
注:乳酸如使用静脉血检测(首选动脉血检测)宜在不绑扎止血带的情况下采血 , 或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待血液流动至少2 min后采集 。
5.8 消毒
以穿刺点为圆心 , 以圆形方式自内向外进行消毒 , 消毒范围直径5cm , 消毒2次 。 消毒剂发挥作用需与皮肤保持接触至少30 s , 待自然干燥后穿刺 , 可防止标本溶血及灼烧感 。 如静脉穿刺比较困难 , 在消毒后需要重新触摸血管位置 , 宜在采血部位再次消毒后穿刺 。
血培养标本采集消毒要求见WS/T 503 。
5.9 静脉穿刺与血液标本采集
5.9.1 若使用采血系统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 。
5.9.2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时 , 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组装采血针和持针器;如使用注射器采血 , 宜在采血前确保注射器内空气已排尽 。
5.9.3 在穿刺部位下方握住患者手臂 , 拇指于穿刺点下方2.5 cm~5.0 cm处向下牵拉皮肤固定静脉 , 避免触碰消毒区 。
5.9.4 保持针头斜面向上 , 使采血针与手臂呈30°左右的角度刺入静脉 。 成功穿刺入静脉后 , 可在静脉内沿其走向继续推进一些 , 保持采血针在静脉内的稳定 。
5.9.5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时 , 将第一支采血管推入持针器/连接到采血针上(直针采血时利用持针器的侧突防止采血针在静脉中的移动) 。 等待采血管真空耗竭、血流停止后从持针器/采血针上拔出采血管 , 以确保采血量的充足 , 以及正确的血液与添加剂比例 。 继续采集时 , 可将下一支采血管推入持针器/连接到采血针上 , 并重复上述采血过程 。 使用注射器采血时 , 宜缓慢匀速回抽针栓杆直到活塞达到注射器末端刻度 。
5.9.6 不同采血管的采集顺序如下:
a) 血培养瓶;
b) 柠檬酸钠抗凝采血管;
c) 血清采血管 , 包括含有促凝剂和/或分离胶;
d) 含有或不含分离胶的肝素抗凝采血管;
e) 含有或不含分离胶的EDTA抗凝采血管;
f) 葡萄糖酵解抑制采血管 。
注1:用于分子检测的采血管宜置于肝素抗凝采血管前采集 , 避免可能的肝素污染引起PCR反应受抑 。
注2:用于微量元素检测的采血管宜充分考虑前置采血管中添加剂是否含有所检测的微量元素 , 必要时单独采集;不宜使用注射器采集 。
使用蝶翼针且仅采集柠檬酸钠抗凝标本时 , 宜弃去第一支采血管 。 被弃去的采血管用于预充采血组件的管路 , 无需完全充满 。
如使用注射器采血 , 血液从注射器转注至真空采血管中的顺序与真空采血系统的采集顺序相同 。 不宜拔除真空采血管的胶塞 , 不宜对注射器针栓施加压力 , 由血液自行流入采血管 , 直到血流停止 , 以确保正确的血液与添加剂比例 , 并减少溶血的发生 。
特殊情况只能从静脉留置管中采血时 , 对于凝血功能检测宜弃去最初的5 ml或6倍管腔体积的血液 , 对于其他检测宜弃去最初的2倍管腔体积的血液 。
5.9.7 含有添加剂的采血管在血液采集后宜立即轻柔颠倒混匀 , 混匀次数宜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 不可剧烈震荡混匀 , 以避免溶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