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 三 )


张威介绍 , 某日本进口电芯的采购成本是14块钱一节 。 而一块电池需要4节电芯 , 光电芯成本就超过50元 。 进口风扇电机一部20元 , 主流空调服装两台风扇 , 这又是40元 。 “空调服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 , 其实成本并不低 。 ”
徐先生对行业的低价竞争也深有体会 。 如今他的产品净利率不足10个点 , 而长期的低利润 , 又使得商家缺乏投入研发和营销的资金 , 这是一场负向循环 。
“没有商家会给这个产品做广告的 , 这无异于给同行做嫁衣 。 因为产品本身缺少差异化 , 很难打造品牌力 , 最后比的还是价格 。 ”
缺乏品牌广告来推动市场规模 , 商家眼中 , 空调服营销十分依赖线下社交传播 。 即产品出现在某一处建筑工地 , 效果得到认可 , 就会口口相传 , 逐渐渗透一个城市 。 工友们乘着火车走南闯北 , 也能将空调服 , 带去五湖四海 。 只是 , 这一过程终归缓慢 。 如今空调服销售 , 已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 基建、地产相对发达的江浙沪、珠三角 , 吸引了大量的建筑工人 , 也成了空调服在国内的最大市场 。
从产品到产业 , 还要多久家用种菜机、加湿器、电热毯、充电宝、空调服……
许多带着DIY色彩的“小发明” , 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 这些产品早期以并不高的技术含量、极致的成本控制、新颖的效果 , 俘获了一片又一片空白市场 。 但支撑产品走向产业的 , 是其所提供的普适价值 。
据人社部数据 , 2021年我国有接近3亿的农民工 。 这些劳动人民的工作场景 , 很大一部分都在室外 。 空调服基于真实存在的市场需求 , 为户外工作者们提供了平价可行的降温方案 。 这既是产品价值 , 也是社会价值 。 但问题是 , 国内市场充分饱和的供给 , 使行业暂时性地陷入了低价竞争 。 采访人员采访的几位商家 , 对于空调服的行业前景 , 态度都略显悲观 。
“有些投机者也入场做空调服 , 他们没有电子产品、服装行业背景 , 但能迅速整合资源 。 只要还有利润 , 他们就会一个劲儿地压价 , 这也导致行业越来越乱 , 产品在用户心中 , 烙上了廉价的印记 。 ”在部分商家眼中 , 空调服如今食之无味 , 弃之又不免可惜 。
目前的行业现状 , 让人很难界定其中有几分是商家的短视所致 , 又有几分源于消费者的盲目 。 同时 , 这也不仅是空调服的行业困境 , 而是每一个从技术竞争 , 滑向低价竞争的行业的症结 。
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
文章图片
年轻的“小红书”上 , 关于空调服内容也不少
但也有乐观的变化在发生 。 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如火如荼 , 随着未来电池技术的提升 , 有望为充电宝、空调服等产品带来升级 。 同时我们观察到 , 如今工友们也乐于在短视频等内容平台上 , 展现其生活 。 我们报道过的夏季防晒面罩 , 冬季滑雪防摔垫 , 都实现了新兴社交媒体“种草”——电商平台“拔草”的路径 , 空调服也完全有可能通过这一模式 , 提升声量和销量 。
从野蛮生长 , 走向标准与规范 , 是任一行业的必然 。 我们期待产品不断趋于规范、标准化 , 商家和消费者 , 共建一个良性的市场秩序 。
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 , 不代表创业邦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如有任何疑问 ,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