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

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
文章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 , 作者:沈嵩男 , 编辑:斯问 , 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
“打败我的不是天真 , 是天真热 。 ”
当气温历史性地逼近41℃ , 人们除了“热” , 什么都不想聊:媒体科普起了“中暑和热射病的区别” , 专家分析高温背后或是“拉尼娜现象”在作祟 。 网民调侃着南京的活珠子因高温孵出了小鸭 , 广东人的拖鞋 , 粘在了沥青路上 。 江浙沪 , 甚至被晒成了“工折户” 。
中国商家一遇高温 , 则都成了“爱迪生” 。 手持风扇、脸基尼、防汗贴 。 兼具脑洞与实用性的小发明 , 创造了一片片新市场 。 即便是传统的消暑、防晒装备 , 如今也有所升级:防晒口罩面积越来越大 , 几乎覆盖了人脸的每一处皮肤;防晒衣连脖颈和脚踝都不放过;遮阳帽与发箍一体化 , 实现了便捷与实用性的统一 。
至于近年走红的空调服 , 更像是这些“草根发明”经过排列组合后 , 诞生出的“新物种” 。 当然 , “空调”只是形容词 , 空调服没有空调 , 只有一套“衣载风扇” , 一般安置于衣服下摆位置 , 自下而上 , 为身体灌注流动空气 , 加速汗液蒸发 。 同时 , 让外套与内衣分隔 , 以免汗透重衫 。
空调服采用的服装 , 既有针对户外工作场景的耐磨、耐脏的夹克衫 , 也有满足年轻人需求的轻薄、时尚的防晒服 。 同时 , 用户还可按需选配风扇数量 , 及供电的充电宝的规格 。
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
文章图片
空调服商家展示的上身使用效果
外观看似新奇 , 但这其实是一个问世已超十年的传统产品 。 有资深业内商家告诉「电商在线」 , 空调服早已打入日本市场 , 一年能卖出百万件 , 是中国小商品出口的又一代表 。 但深入行业 , 我们发现在国内市场 , 这一产品的毛利率甚至比传统工业产品更低 。 国内庞大的户外工作者规模 , 也未能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 甚至 , 空调服至今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品牌 , 和标准化的技术 。
空调服行业 , 出了什么问题?
空调服真的能降温吗?“魔改”传统夹克衫 , 草根发明总是容易被粗暴地打上“智商税”标签 。 但根据网上的产品评测 , 及消费者的实际反馈来看 , 空调服真的有降温效果 。
更有说服力的是 , 在日本 , 空调服已成为户外工作的常规装备 , 供给汽车、钢铁、建筑等企业 , 年销量峰值曾逾百万 。 张威的工厂 , 即是日本空调服的主要供应商 。
中国消暑神器,征服日本工人,却困在便宜上
文章图片
在日本 , 空调服已成常规产品
“2008年开始 , 我们和日本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日本市场 , 目前日本市场也是中国人在做 , 只是部分工厂搬到了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 。 国内市场我是从2012年开始的 , 也是第一批玩家 , 最初我们年销售额只有5万元 , 几年后慢慢做到了5000万 。 ”
空调服在国内市场的爆发 , 开始于疫情前的2018年 。 当时张威的工厂在1688、淘宝等平台的网店 , 一天能卖出上千件 。
“我们有自己的服装、风扇产线 , 但电池和电机需要进口 。 整体品控、成本控制、利润空间等 , 较同行还是有优势的 。 ”
自建供应链是一种选择 , 也有部分空调服商家倾向于轻资产运作 。 零部件全部向风扇、服装、充电宝工厂进行定制、采购 , 自己负责产品设计和营销 。
“风扇、电源安装在衣服上的什么部位 , 风扇功率、电路走线 , 这些由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设计 。 ”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商家罗先生告诉我们 , 目前他的产品主要销往日韩市场 , 定价在20美金一件 , 但不包括电源 。 “电源我们不提供 , 让消费者自行选择信赖的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