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一起聊聊精神分析疗法(十一)——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

一起聊聊|一起聊聊精神分析疗法(十一)——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

【一起聊聊|一起聊聊精神分析疗法(十一)——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
前面我们聊了一起聊聊精神分析疗法(十)——精神分析治疗的实施
现在我们来谈一下
精神分析疗法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
在我国 , 从三四十年代开始即有介绍精神分析的书籍发行 。 但真正实施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 其中最突出的工作当属钟友彬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的发展 。 在这里 , 我们主要介绍钟友彬先生对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所做的工作和他的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种精神分析式治疗 。
钟友彬是一位精神病学方面的专家 。 他在任务繁重的基层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同时 , 努力探索、坚持实践 , 为把精神分析应用于我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 这些年来他已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他的领悟性心理治疗的研究及治疗成果的文章 , 并于1988年出版了他的《中国精神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书 , 此书的问世标志着他对精神分析的应用与发展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
1、理论与方法
钟友彬的认识领悟心理治疗主要遵循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原则进行 。 他认为:“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时受过的精神创伤 , 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内留下痕迹 , 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就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 , 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去对待在成年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 。 ”由于症状都是幼年期经历的恐惧在成人身上的再现 , 因此症状的表现必然带有幼稚性 , 具有不成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 。
在涉及具体的症状表现时 , 钟友彬认为性变态病人在幼年期(13岁以前)有主动参与的具有快感的性经历或性游戏的经验 , 在成长过程中 , 这种经验被遗忘 , 进入无意识领域 。 成年后遇到挫折 , 性欲无法排解 , 无意识地采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年期的困难和性方面的问题 , 就形成了性变态 。 如病人在儿童期有主动性的性经验 , 至青春期发育时产生怕羞和对儿童期经历的自责时 , 其所产生的羞耻反应与对他人的敏感性关系妄想相结合 , 即产生见人恐怖的症状 。 当幼年期的恐惧经验进入无意识之中 , 成年时遇到挫折使幼儿期的恐惧(初期焦虑)再次显现出来 , 并采用幼年的行为方式排除这种恐惧 , 此时病人表现出的就是强迫症状 。
在治疗过程中 , 钟友彬认为 , 可以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记起的有关经历 , 但不要求勉强回忆“不记事年龄”时期的经历 。 对于病人的梦 , 可偶尔谈及 , 但一般不作过多分析 。 在治疗中 , 应用较多时间引导病人分析讨论症状的性质 , 说明其幼稚性和成年人的身份是不相称的 。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 他不要求病人反复追忆 , 深挖过去 , 在无意识领域展开分析 。 他认为精神创伤已成为过去 , 不必再去追忆 。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 , 工作重心是在意识的层次 , 向病人指出其症状是幼年行为的表现 , 是在用儿童的方式解决和处理成年人遇到的问题 , 并要求病人对此达到领悟 。
在这个前题之下 , 他主要着手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 一个是各种病人都会有的一般性问题:为什么说症状是儿童的方式 , 为什么儿童的方式带有成年人的痕迹?他通常以“火柴盒里有只大灰狼”的例子作为开始来解释这类问题 。 这句话只能唬住三五岁的小孩子 , 他们可能真的相信有可怕的大灰狼来了 , 防御措施之一 , 可能会躲到房间开着的门背后去 。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 , 这个说法的荒谬可笑显而易见 。 第一 , 在城市中绝少有大灰狼出现的可能性;第二 , 即使真的有大灰狼出现 , 它也绝不可能被装进小小的一只火柴盒中去;第三 , 如果大灰狼真的来了 , 藏在打开着的门背后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 。 这个说法对于强迫症及恐怖症病人极其有效 , 可以借此指出其以恐惧心理、不安全感为核心的焦虑之无意义 , 以及所采取的回避、防御方式之幼稚 , 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