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出锅30分钟就不能吃了?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 , 国际知名连锁快餐店使用过期面包做汉堡 , 原材料及食品保质期随意更改 。 调查短片显示 , 该快餐店要求保温30分钟的食物必须丢弃 , 而门店却私自更改保质期贴签 。
店员更换保质期贴签的行为确属违规 , 必须严厉查处 。 抛开门店的违规行为不谈 , 从食品工业和安全的角度来看 , 食物的保质期为什么只有30分钟?食物保质期如何测定?过期食物一定不能吃了吗?
食物出锅30分钟就不能吃了?
文章图片
30分钟保质期从何而来
在现代社会 , 评价食物的优劣不仅要考虑食物是否有营养 , 它们给人的感官享受也是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
食物给人的感官感觉直接由品尝食物时的主观感觉 , 也称为感官性状(sensoryattributes)决定 。 这种感官性状通常包括质构(texture)、外观(appearance)和风味(flavour)3个方面 , 同时也是食品可接受性的3个主要因素 。
刚烹熟的食物和放一段时间后 , 食物的质构特性会有较大差异 , 食用时人的感觉也会完全不一样 。 比如 , 米饭刚熟 , 吃的时候会觉得很软很香而且有嚼劲 , 但是放一段时间后 , 米饭会变硬、变黏 , 口感就不如刚烹熟时 。 其实 , 大家应该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 比如你会觉得刚出笼的包子、刚出锅的饺子更好吃更香 , 但是放一段时间之后 , 口感就会变差 。
影响食品感官特性的因素有很多 , 产品种类、加工方法、加工温度、时间、营养素的含量等都与之有关 。 淀粉类食品烹熟热腾腾的很好吃 , 凉了之后淀粉老化变硬 , 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 新鲜鱼的硬度与脂肪含量成反比 , 弹性与水分成正比 , 脂肪含量越多的部位 , 其硬度越小 , 水分含量越高 , 弹性越大 。 在低脂肠制品中 , 随脂肪量的增加 , 咀嚼性增加而弹性减小 , 水分含量越高 , 熏煮香肠的弹性越大 。
快餐店的严苛标准只是为了保证食物更好吃 , 为品牌、品质打造一个良好的口碑 。 但是 , 企业自己定的质量控制标准 , 却没有执行 , 这个难辞其咎 , 应该打50大板 。
到这里又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就不能吃了吗?
食物出锅30分钟就不能吃了?
文章图片
“保质期”并不等同于安全
根据我国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中的定义 , 保质期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0℃~4℃)下 , 保持品质的期限 。
这个标准中也对一些食品的保质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 这个规定是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 , 通过改进工艺和包装 , 企业生产产品的实际标注保质期可以高于国家规定 。
但是 , “保质期”并不等同于安全 , 过了保质期 , 并不意味着就变得不安全了 , 而是品质较差了 。
食品保质期如何测定?
保质期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原辅料、生产工艺、包装形式和贮存条件等自行确定 , 但是还需要以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基本规律进行确定 。
一般来讲 , 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 一个是要考虑食用品质 , 包括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 。 保质期内的食物 , 其食用品质不应有明显的劣变 , 例如:保质期内的面包不会显著变得更干硬 。 另一个方面是要考虑食品卫生品质 , 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 , 保质期内的食物 , 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
食物出锅30分钟就不能吃了?
文章图片
不同国家保质期规定存差异
国内消费者通常认为“保质期”是食物的安全上限 , 事实上 , 国外对食物“保质期”的规定和说法跟我们不太一样 , 也要复杂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