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弃希望”,一名罕见病少年的求学路

今年刚满18岁的叶林林坐在轮椅上 , 一直以来 , 他上学、放学的路几乎是由奶奶推着前行 。 到了学校 , 则由父亲叶南华、老师或者同学帮忙将其背上楼梯 。
上学的路是如此 , 叶林林走上高考“舞台”、考取大学 , 甚至是一步步迈过生活轨迹的过程也都是如此——少不了自己的努力 , 家人、师长、同学的陪伴也常伴左右 。
这名来自广东韶关的男孩患有杜氏肌肉营养不良症 , 简称“DMD”(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 这是一种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 , 被称为“罕见病中的常见病” 。 患者一般在3岁至5岁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 , 若不及时干预治疗 , 患者通常在12岁前失去行走能力 。
因患病 , 叶林林肌肉萎缩 , 从一开始走路脚后跟无法着地到之后无法行走 , 其服用相关治疗药物将近10年 , 每天需要服用20粒药以控制病情 。 但他一直保有自己的大学梦 , 在今年高考取得了579分的不错成绩 , 并顺利被广州大学录取 。
“不要放弃希望”,一名罕见病少年的求学路
文章图片
今年高考结束 , 叶林林和家人的合影
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7月底 , 叶南华在接受采访时 , 谈及儿子即将读大学 , 他语气坚定:“无论如何 , 都要让林林读完大学!”
叶林林在10岁时确诊为DMD 。 在读小学一年级时 , 他告诉父亲自己跑步时总是班级的最后一名 。 后来 , 叶南华发现儿子打不开家里的门锁 , “当时我以为是因为家里的门锁比较老旧 , 林林力气不够 , 所以才打不开 。 ”叶南华回忆道 。
一开始 , 家人从未想象叶林林会患上DMD , 直到一些症状慢慢开始出现 。
在叶林林读小学二年级时 , 叶南华接到其前妻、叶林林母亲的电话 , “我发现林林上楼梯时一摆一摆的 , 走路像鸭子走路一样 。 ”于是 , 叶林林母亲带着儿子去医院问诊 , 医生确诊叶林林患有DMD 。
尽管医院一纸诊疗单已放在眼前 , 但家人仍难以相信叶林林患上罕见病 。 彼时叶南华对这种病一无所知 , 直到进一步了解DMD的严重性 , “罕见病怎么会出现在我的孩子身上?”叶南华感到恐慌与痛心 。
接受儿子患上罕见病是一个漫长的问诊过程 , 亦是一个漫长的“内心斗争”过程 。 “我和孩子妈妈一直不愿相信 , 也不死心 。 ”叶南华说 。 在叶林林刚确诊的那段时间 , 一家人辗转于多家医院 , 但都得到与一开始确诊时相同的结果 。
叶南华认为自己是不善于向孩子表达情感的 , 但他将对孩子的爱具体为一次次行动:他悄悄计划着和儿子去各地旅游 , 带着儿子去看更广阔的世界——父子俩一起登顶丹霞山 , 眺望湛蓝大海 , 来到天安门 , 也一起远望过长城的蜿蜒起伏 。 “我们一路旅游 , 都有很多人关心和帮助 , 一直很感谢他们 。 ”叶南华说 。
“不要放弃希望”,一名罕见病少年的求学路
文章图片
“不要放弃希望”,一名罕见病少年的求学路】叶林林曾到北京游玩
一颗有理想且坚定的心
叶林林现在基本行走不了 , 除非在有辅助的支架和鞋时 , 才能勉强在家中走几步 , 久坐对于他的心肺功能也有不好的影响 。 然而 , 身体疾痛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 , 反而让他更加刻苦努力 。 “在学习上 ,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 都要努力坚持下去 。 ”他说 。
为及时照顾叶林林 , 家人在其高中附近租了一个屋子 , 每天由年近70岁的奶奶推着叶林林上下学 。 叶南华也逐渐发现儿子的成长 , “他学会了乐观和坦然 , 高中三年他的注意力都在学习上面 。 ”
“科学家霍金的经历激励着我 , 我相信我也可以实现理想 。 ”今年高考 , 叶林林取得了579分的不错成绩 。 根据分数和自身情况 , 在和家人商量后 , 他选择填报广州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