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活得久未必活得好,不妨了解下

“活得久未必活得好 , 让你们受累了 。 ”88岁的张大爷走了 , 他的临终遗言让亲人们泪奔 , 或许这样的结果对他及他们亲人们都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
高血压管理:活得久未必活得好,不妨了解下
文章图片
张先生因高血压脑梗塞瘫在床上已经12年了 , 身边时刻离不了人 , 多亏有老伴照料和包容 , 他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 自从2年前同样是80多岁老伴不慎摔倒 , 导致了被称为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股骨头骨折后 , 两个人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 尽管孝顺的子女们给他们请了保姆 , 一有时间就来看他们老两口 , 他时常问自己:“再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
尤其是3个月前老伴因并发肺部感染、下肝血栓突然肺栓塞去世后 , 张大爷的精神被彻底击垮了 , 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 嘱咐子女“无论发生什么危及情况都不要再抢救自己 , 活得久未必活得好 , 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
如今张大爷找他老伴去了 , 孩子们悲伤之余也在感叹:或许这也是一种最好的结局 。
这样一件让人伤感的事 , 或许每天都在上演 , 也给更多老年人提了个醒 , 能长寿是好事 , 但能活得好才能让长寿有意义 , 这需要从自身做起 , 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是前提和保证 , 但却有不少人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 , 比如:
高血压管理:活得久未必活得好,不妨了解下
文章图片
在导致老年人致死致残的因素中 , 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 统计显示:80%以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瘫痪与高血压有脱不了的干系 , 而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 , 大多都存在高血压问题 , 不少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 甚至认为年经大了血压高一点很正常 , 没必要与自己的年龄去抗争 , 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血压管理 , 而这正是导致“活得久未必活得好”的主要原因 。
研究证实:60-80岁老年人 , 血压每降低10mmHg , 脑梗塞等的发生风险将显著下降;其中将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下 , 比收缩压不高于150mmHg , 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将下降26% 。
由此可知 , 即便是高龄老人也应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较低水平 , 否则就可能发生过早瘫痪在床的不幸事件 , 活着也将失去生活质量 。 而研究证实:老年人经强化降压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且是安全的 。
因此 , 老年人切莫以为自己年龄大了血压就可以高一点 , 就放纵对血压的管理 , 而在高血压管理中亚洲专家组针对我国居民高血压防治特点 , 给出两项重点防治建议:
高血压管理:活得久未必活得好,不妨了解下
文章图片
NO1:限制盐的摄入量限盐不仅是控制血压的需要 , 高盐对血糖、血脂代谢也是不良影响因素 , 而“三高”是损伤血管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根本原因 , 将每天食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非常重要 。
让人担忧的是 , 不少口味重的人对少吃盐难以接受而不予重视 , 给“未必活得好”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 日常可以选择低钠盐、不吃少吃各种加工食品等来帮助限盐 。
NO2:做好家庭血压监测自备一台电子血压计勤测血压 , 即便是血压控制稳定的人也应至少每周选择一天测量血压 , 且要知晓监测血压的要求 , 比如:
测量血压应在6:00-8:00、16:00-18:00两个血压高峰时候测量
每年应做1-2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必须知晓掌握夜间1:00-3:00的血压高低
每次测量血压必须记录心率 , 确保心率不超过80次/分钟 。
高血压管理:活得久未必活得好,不妨了解下】此外 , 日常生活中还应做到坚决戒除烟酒、多做运动、按时作息、心态平和等 , 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 做到“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 获得有意义的长寿才不枉此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