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数第一到并列第一 赭圻村的“逆袭”之变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党组织软弱涣散、综合考核倒数第一、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细数过往 , 今年50岁的徐立青怎么也忘不了自己初到赭圻村工作时的“惨状”:走马上任第一天 , 就让村民来了个“下马威” , 两句话没说到一块 , 桌上的工作牌被砸得稀碎 , 并被撂下狠话 。
“我也在村里干了20多年 , 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村的干群矛盾能够对立到这种程度 。 ”徐立青感慨道 , 还未焐热村支书的椅子 , 就给浇了一盆凉水 。
打“退堂鼓” , 不是徐立青的风格 。 转念一想 , 与其在赭圻窝窝囊囊干满一个任期 , 倒不如为赭圻百姓干点实事 。
从倒数第一到并列第一 赭圻村的“逆袭”之变
文章图片
蜿蜒的道路像一把打开“逆袭”之门的“金钥匙” 。 人民网张俊摄
赭圻村地处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寨山脚下 , 村民主要靠种田为生 , 是典型的农业村 。 2018年4月 , 时任雀江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徐立青 , 转战到赭圻村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
其实 , 在来到赭圻村之前 , 徐立青对赭圻村的情况 , 也略有所闻:环境脏乱差不说 , 还是出了名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 村集体欠债100多万元 , 叫党员开会都开不起来 , 村民对发展更是不抱什么希望 。
初来乍到的徐立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 但他知道 , 逃避不是办法 , 既然组织把自己安排到这个村 , 就是硬着头皮也得往前冲 。
为了摸透村情民意 , 徐立青白天走村入户 , 晚上把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召集起来聊天 , 给赭圻村“号脉” 。 为尽快打开局面 , 他选择了一条难度最大、但成效最明显的路 。
对于靠种地为生的赭圻村村民来说 , 土地是命根子 , 也是邻里间大小矛盾的主要导火索 。 徐立青决定从这个最根本、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入手 , 改变村里“软弱涣散”的面貌 。
从倒数第一到并列第一 赭圻村的“逆袭”之变
文章图片
如今的东西冲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 。 人民网张俊摄
就这样 , 到了赭圻村之后 , 徐立青找到的突破口 , 就是一条450米长的抗旱排水沟 , 这不仅关系到100多亩农田的取水灌溉问题 , 更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
“因无人管护 , 这条排水沟经久失修、通道淤塞 , 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 但重新扩建 , 又涉及20多户村民的农田占用难题 。 ”徐立青说 , 村民三番五次上门反映 , 但迟迟得不到解决 , 成了村里的“顽疾” 。
“越是难啃的骨头 , 越是要拿下 。 ”徐立青斩钉截铁道 , 本就对原村“两委”不够信任的村民 , 如今要想征得他们一致同意 , 难度不言而喻 。
挨家走访、讨论方案、各个击破……经历一番波折 , 最终20多户村民同意在自家田地上对排水沟予以拓宽清淤 , 并接受扩建方案 。 如今抗旱排水沟已经完工4年 , 每年村民组的农田灌溉都能得到保障 。
排水沟“老大难”的解决 , 开启了徐立青的“逆袭”之路 , 也打开了赭圻村的“逆袭”之门 。 自那以后 , 他就从“不受待见”的外姓人 , 变成村民真心推崇的领头人 。
“村容村貌是村子的脸面 , 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精神气儿 。 ”随后 , 徐立青又决定从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干起 。 他多方争取资金 , 带领村民修道路、架路灯、建广场、改厕所 , 很快 ,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从倒数第一到并列第一 赭圻村的“逆袭”之变
文章图片
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 。 人民网张俊摄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发现 , 过去颓废的赭圻村正在变样 。 临近晌午 , 77岁的乐秀珍正摇着蒲扇 , 和老姐妹们在树荫底下乘凉唠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