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控糖的年轻人 你真的了解代糖吗?

时下 , 在健康饮食理念的驱动下 , 无糖食品、低糖饮料等代糖食品深受“嗜甜一族”的喜爱 。 尤其到了夏天 , 代糖食品既有糖的甜味 , 又能减少能量的摄入 , 似乎是有减重需求者更好的选择 。 然而 , 代糖对人体是否安全?如何选择代糖食品?
想控糖的年轻人 你真的了解代糖吗?
文章图片
代糖又被称为甜味剂 , 是可以为食物增加甜味的一类物质 , 属于食品添加剂 。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 , 甜味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饮料、面包、糕点等众多日常食品和饮料中 。 比较常见的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纽甜等 。 根据来源 , 甜味剂分为天然型和人工型;根据能否产生热量 , 可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 。 人工型甜味剂价格低廉、性价比高 , 因此市面上大多数代糖食品是以人工型甜味剂为主要组分生产的 。
代糖不是糖 , 为什么吃起来也会有甜味呢?人之所以能够感觉到甜味 , 是因为甜味物质与舌头味蕾上的甜味受体发生了化学反应 , 甜味受体向大脑发出信号 , 这样我们就感觉到甜味 。 代糖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 这是一些空间结构和普通糖类似的物质 , 能与甜味受体结合 , 所以舌头也能感受到甜味 。 代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比糖更强 , 因此甜度可达糖的几十、数百 , 甚至数千倍 。 要达到和白砂糖相同的甜度 , 食品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 ,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热量 。 常见的阿斯巴甜 , 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 , 是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缩合而成 , 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 。
想控糖的年轻人 你真的了解代糖吗?
文章图片
吃代糖能控制糖的摄入吗
几乎所有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在人体内的分解产物都不含葡萄糖 , 且不直接参与胰岛素的分泌 , 所以理论上来说 , 非营养型甜味剂并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 , 从这点看 , 似乎控制了糖类摄入 。 然而 , 长期食用人工型甜味剂并不代表真的能够控制对糖的摄入 。 因为代糖并不能让你放弃甜食 , 对甜味的渴望虽然可以通过代糖满足 , 但反而会产生因为吃了代糖就可以肆无忌惮多吃其他东西的代偿心理 , 导致摄入更多的食物 , 从而引起肥胖 。
代糖对人体是否安全
代糖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虽然代糖本身不产生任何能量 , 但是长期摄入代糖可能对人体产生如下不利的影响:
第一 , 经常食用代糖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 。 代糖具有比一般糖类更高的甜度 。 当人体摄入代糖 , 大脑会误以为身体摄入了大量糖类 , 于是开始分泌胰岛素 。 然而 , 当胰岛素集结 , 却没有等到预想中的葡萄糖 。 久而久之 , 机体对分泌胰岛素的信号越来越迟钝 , 细胞也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 , 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 , 于是出现体重上升、血糖升高 , 导致肥胖、糖尿病等 。
第二 , 研究发现 , 部分代糖食品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 寄居在肠道中的菌群需要一个稳定的肠道环境以维持生长 , 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也有一定帮助 , 一旦用代糖食品取代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 , 那些需要通过利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落会被杂菌取代 。 长此以往 , 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 随之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各种问题 。
第三 , 代糖可能与癌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 有研究显示 , 食用大量人造甜味剂(尤其是软饮料中常用的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人患癌风险增加 。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alMedicine)发表过一项超过45万人的跨国研究 , 该研究提示 , 经常喝软饮料的人群(每天摄入量大于500毫升)与喝得最少(每月少于1杯 , 约250毫升)的人群相比 , 总死亡率高17% 。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 , 人造甜味剂饮料的影响程度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