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想牙齿矫正却被医生劝退,怎么回事?

心跳|想牙齿矫正却被医生劝退,怎么回事?

牙齿矫正 , 即通过矫治器的佩戴 , 对牙齿施加轻微的力度 , 令牙齿进行移动、排齐 , 达到理想的位置 。
【心跳|想牙齿矫正却被医生劝退,怎么回事?】
牙齿不齐、牙缝大、牙齿突……都能通过牙齿矫正得到改善或解决 。 然而有些人做好了各种准备 , 来到正畸科 , 医生却说「你不需要戴牙套」「你不建议戴牙套」 ,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正畸医生可能会劝退的情况 。
一、牙周及身体状况不适合的:首先明确一点 , 牙周病不是牙齿矫正的禁忌证 , 但需要经过系统的牙周治疗 , 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和深牙周袋的问题 , 在牙周状况稳定健康的情况下 , 才能进行牙齿矫正 , 矫正过程一定要轻力 , 同时做好牙周维护 。
但是如果处于中重度牙周炎 , 已经出现严重的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及移位 , 那么医生需要严格评估矫正的风险 , 也有可能进行劝退 。
此外 , 有精神类病或重大系统疾病的 , 无法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的 , 也不适宜做牙齿矫正 。
二、不接受医生方案的:很多人不愿意拔牙 。 一般来说 , 医生在保证健康、美观、稳定的情况下 , 都会尽可能保留牙齿 。 对于面型较好、或牙列拥挤程度轻微的情况 , 可以通过扩展牙弓、远移磨牙、片切等方式获取间隙 。
但是 , 明明「龅牙」或牙齿拥挤十分严重 , 但完全不能接受拔牙;明明牙齿问题比较复杂 , 却抗拒打骨钉、挂橡皮筋等各种辅助装置……不接受医生的方案 , 医生也无法顺利开展治疗 。
三、无法保证按时复诊的:牙齿矫正复诊十分重要 , 固定矫治一般4-6周复诊一次 , 隐形矫治则8周复诊一次 。
复诊时 , 医生会对牙齿进行调整和治疗 , 比如更换弓丝、对矫正器进行加力或调整治疗方案 , 同时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和正畸装备 , 及时进行处理 , 降低突发情况的不良影响 。
如果是异地矫正 , 或日常工作生活比较忙碌 , 无法保证按时复诊 , 会影响矫正效果 , 则不建议进行牙齿矫正 。
四、对矫正抱有过高的期望 , 想通过整牙解决一切问题的:临床上 , 很多患者都是以改善面容为目标的 , 他们带着迫切的需求 , 希望整牙能同时解决法令纹太深、下巴不够翘、下颌缘不太清晰等一系列问题 。
然而 , 正畸并不是整容 , 作为一门解决错颌畸形的专业临床技术 , 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面下三分之一 , 让面型变得更好看 , 但对骨骼形态的影响其实是十分有限的 。 如果期望过高 , 后期达不到期望值时 , 往往容易出现恼怒、情绪消沉等行为 。
所以如果想牙齿矫正 , 一定要和医生做好沟通 , 对正畸有正确的认知 , 对矫治效果有科学的预期 。
五、自律性太差的:汕头口腔医疗中心提醒 , 能否成功完成矫正 , 不仅取决于正畸医生的治疗 , 而且取决于患者良好的配合 。
除了按时复诊 , 患者在牙齿矫正过程中需要做以下配合:佩戴隐形牙套一定要每天佩戴满22小时;认真戴用后牙牙合垫、前牙平面导板、各种功能性矫正器、橡皮圈等;做好口腔清洁;饮食上注意避免损坏矫治器……
如果自律性太差 , 无法严格遵从医嘱配合好医生 , 很有可能延长治疗时间 , 削弱矫治效果 , 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
六、一点儿矫正风险都不能承担的:没错 , 矫正是存在「风险」的 , 包括但不限于:
1、牙根吸收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 , 始终遵循着施力——重建——再施力——再重建的规律 , 通常伴随着牙根的轻度吸收 , 这种吸收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稳定性 。 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 牙根特异性吸收有时也可能造成个别牙齿松动或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