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热射病就是内脏被慢慢“煮”熟了,真的吗?

三伏天一到 , 人们总说“热死人了” , 有时候这并非只是一句玩笑话……当“热死人”从感叹变成事实的时候 , “热射病”也成为高频词慢慢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话题 。 近期 , 我国多地都出现了热射病确诊病例的报道 。
传说中的热射病就是内脏被慢慢“煮”熟了,真的吗?
文章图片
传说中的热射病就是内脏被慢慢“煮”熟了,真的吗?】图片来源网络
热射病是什么?
传说中的热射病就是内脏被慢慢煮熟了 , 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 。
“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一种中暑 , 于是好多人一听 , 觉得最严重不也就是“中暑”吗?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 一般情况下 , 中暑分为3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
传说中的热射病就是内脏被慢慢“煮”熟了,真的吗?
文章图片
总所周知 , 人是恒温动物 , 体温常年维持下在37℃左右 , 稍微有所偏离就会十分难受 。
人体大脑中有一个结构 , 叫做“下丘脑” , 是专门负责体温调节的 , 它是体温调节中枢 。
在夏天的“蒸烤”模式下 , 身体就会自己调节 , 通过开放毛孔、加快血流、出汗等方式散热降温 。 但是如果温度升高过快 , 一时散不出去 , 人就可能会出现恶心、头痛、面色潮红 , 甚至是眩晕呕吐等情况 , 有时候还会伴随大量的出汗和脱水 , 但是这些都只是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的表现 。
体温如果在38℃或39℃ , 只要能够及时处理、补充水分和盐分或者找个凉快的地方降温休息 , 就会马上得到缓解 。
如果这个时候 , 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 , 超出了大脑对体温的调节控制能力 , 导致身体不能正常的散热 , 体温达到40℃ , 甚至42℃的超高热 , 这时候“热射病”就出现了 。
和一般中暑比 , 热射病有三个特点:高热(40℃以上)、没有汗液排出以及神志模糊 。 它会引发发热痉挛、热衰竭甚至出现抽搐、癫痫、昏迷等症状 。
最可怕的是当“热射病”出现时 , 就已经有生命危险了 。 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 , 死亡率可高达50% 。
为何如此严重么?
为什么被归类于中暑的“热射病”可以这么严重呢?
换个简单的例子就可明白了 , 我们用煮鸡蛋来打个比方 , 鸡蛋从液态煮到固态的过程 , 也被叫做“蛋白质变性” 。
我们身体内的器官、组织以及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 , 当人体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 , 这些蛋白质就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 。
一旦它们被“煮熟了” , 体内的脏器就会出现损坏、衰竭 ,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 所以即便是送医得到救助的热射病人 , 如果他们的中枢神经已经受损 , 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
哪些人更容易得热射病呢?
这两类人群是易感人群: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锻炼的人群和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和产妇等 。
《中国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将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 , classicheatstroke , 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heatstroke , EHS) 。
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而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 , 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需要对热射病患者进行哪些检查呢?